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精彩来园 -> 正文

志愿青春——记北语研究生支教团在焉耆县第一中学支教的一天

发布时间:2016-11-25  新闻来源:校团委宣传部 

    我校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由张帆、完国威、燕颖三位成员组成。2016年7月起,支教团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县支教一年。时至今日,他们三人已经一同度过了三分之一的支教生活。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在焉耆县第一中学的一天生活,或许这样可以带你走进支教、走近支教。

1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2 张帆在进行讲座

 张帆在进行讲座

 

张帆:主题讲座——“学生自我教育,理想信念价值观”

11月21日上午,在学校的礼堂里,张帆为焉耆县第一中学高中学子们送上了一堂以“学生自我教育,理想信念价值观”为主题的教育讲座。讲座围绕“你每天都开心吗?”、“如何从生命中寻找快乐”、“做个好人,善良的人”几个方面进行。她用生动的语言、饱满的热情、鲜明的立场,简洁清晰地阐述了理想信念价值观形成的必要性、紧迫性、方法。

整场讲座坚持理论与实际向结合,兼具了理论性、趣味性、故事性和严谨性,让在场学生享受了一道理论学习大餐。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是想让同学们感受到并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要从现在做起,坚定理想与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继承优良传统,树立远大志向,一定要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良才。

3 完国威给同学上地理课

完国威给同学上地理课

完国威: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一节严肃又不失活泼的地理课

在同学们回到各自的教室开始一天的课程,支教团的完国威同学走进了一间教室,这节课的科目是地理。他从地理书的第一章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的形成》开始讲起。教室坐满了穿着整齐划一的校服的学生,看到认真听讲的同学们,完国威同学仿佛重新回到了中学时代,然而自己的身份已经转变,以前是学生,现在是老师。在科学面前,每个人都是严肃的。但课堂氛围却是十分活泼的: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有的同学认真地和完老师探讨起来。一节有趣的地理课很快就结束了,让他感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的同时,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4 燕颖教同学们陶泥制作

 燕颖教同学们陶泥制作

燕颖:锻炼动手能力 培养艺术情操——一堂活泼有趣、寓教于乐的陶艺课

下午放学前的最后一节课,燕颖为学习了一天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陶艺课。一天下来,同学们已经上了很多节课,一个个小眼神中透露着疲惫。这节课放松了学生们的身心的同时,也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她首先对陶艺的起源和制作过程加以讲解,从“泥巴是怎样变成漂亮的陶罐的”开始导入,到讲授陶艺的制作过程、欣赏古代优秀陶泥作品。接着同学们每人分得一块陶泥,握在手中,小心地感受泥性。她将陶泥基本的造型方法示范给学生们看,接下来大家便动手学习起来,将泥巴捏成各种形状。

    一天的时间不长对一个支教项目来不长,一年的时间对于一所中学的开办来说不长,但对于北京语言大学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和焉耆县第一中学的学生们,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增进感情,共同成长。祝愿支教团的全体成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更顺利地开展支教工作,体验到更多丰富多彩的经历,帮助焉耆县的孩子们带来更多成长和收获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