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当代艺术:不仅仅是视觉

发布日期:2007-05-31  作者:深圳商报 提供 点击量:

一个从来没有去过一次美术馆、一年中没有看过一次艺术展的人肯定会认为“我的生活与艺术无关”。可是随着三位当代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的油画原作走进深圳地铁,直面公众,2006年当代艺术在深圳就拥有了最庞大的观众。原本与当代艺术无关的人们除了从视觉上惊奇地感受到“艺术”,进而会发现,当代艺术更多的意味在视觉之外。

先锋艺术让你费思量

有人说,面对当代艺术作品,大抵都会有一点被艺术家“涮”了一把的感觉,当代艺术所具有的多元、前卫、思考、批判等文化含量让你想不被“涮”都难。什么是当代艺术,如何走近当代艺术?岁末一场题为《创造历史》的展览或许能让人从历史中得到一些感触和把握。

这场“中国20世纪80年代现代艺术纪念展”可以视作对中国当代艺术起源的梳理。上世纪80年代在艺术领域发生的现代主义运动以星星画会、无名画会和油画研究会等为开端,开启了中国的现代艺术运动的基本方向,也是90年代迄今在中国发生的当代艺术的先声。

策展人黄专认为,当代艺术不可能像流行音乐、好莱坞电影一样为大众所理解,它超越大众的思维和理解范围。可以说,一旦大众接受它就不是当代艺术了,但当代艺术提出的问题会给大众以启示的作用,一个城市没有先锋艺术的概念是很可悲的。

2006年夏日,王川的30幅油画作品走进了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展览以“涂画的觉醒”为名,“觉醒”无论于个人、城市还是艺术及其历史都具解读的必要。评论家指出,这标志着“王川的抽象艺术将深圳作为地点,同时也是起点,对深圳艺术界具有重要意义。”

界内界外都是当代艺术

艺术本无界?深圳雕塑院今年举办“界内界外”当代艺术展立足的就是当代艺术“越界”带来的活跃。该展览云集了30名深圳本土艺术家,非常规地集合了绘画、雕塑、摄影、诗歌、装置、音乐等不同的元素,参加者的身份有摄影师、设计师、规划师,还有诗人,据说不少都是原专业的领军人物,他们放弃了原有的“身份”探讨当代文化艺术问题,策展人戴耘因此把这一现像称为“越界”。

深圳雕塑院院长、艺术评论家孙振华认为,看起来,艺术的界限是乱了,但是对当代艺术而言,则是活了,当代艺术的活跃就是从界限的紊乱开始的。

深圳美术馆研究员鲁虹去年出的关于中国先锋艺术的一本新书就是围绕“越界”这个核心概念开始的。策展人冯博一自去年初在何香凝美术馆策划了名为“一界两端”的展览,让设计师做艺术,让艺术家做设计,这个富于创意的展览,也是挑战艺术与设计的界限。关山月美术馆去年的“设计水墨”展览,让设计师画中国的传统水墨,这显然也是一个有趣的“越界”行为。“界内界外”当代艺术展更是全面地对各种艺术界限进行颠覆和超越,据说,展览要的就是各专业“越界”串门子。

在当代艺术的视野中,“越界”的行为消解了传统的认知世界的表现手法,有人说界限问题是我们理解当代艺术的一把钥匙,打消对于界限的“执著”,这是当代艺术的前提。与之相类似的说法和活动正在深圳多起来,这是否意味着深圳艺术的某种发展趋势?

新生代走上前台也走向市场

相对于“70后”艺术家正开始在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80后”挟裹着新的面貌和未来气息走上了前台。去年9月与11月,第三届全国美院油画专业毕业生、15位新生代艺术家的作品分别在何香凝美术馆与深圳美术馆展出。

一直立足于关注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深圳美术馆自2002年以来举办“观念的图像”、“图像的图像”,分别推出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的作品,今年“嬉戏的图像”作为这一系列展览的延续,关注的是80年代出生、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新生代艺术家。冠名“新视角06:现代化的成人礼”的是来自全国9所知名美院的36位油画专业毕业生的作品。同样,这批“80后”的作品被视为“更多地带有‘后现代’对‘现代’的审视视角。这个每年一度的展事,在观念、视角、表达方式上的创新较之往年更加突出和清晰。

这批美院毕业生的作品展中一个让人玩味的细节是,作品的标牌上除了标明展题、尺寸、指导老师外,还加上了联系电话与地址,希望获得画廊、拍卖行的关注。实际上这次参展学生很多已与画廊签约,就像“嬉戏的图像”中的新生代艺术家大多在毕业前就卖出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然而,市场在成就艺术的同时也给艺术埋下了危机。深圳美术评论家鲁虹认为,画家们的浮躁使他们无法静下心来进行艺术的突破,只会无限重复过去的艺术观念,尤其对于年轻的艺术家,一出来,市场就很好,这不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