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孙郁做客中外文化名家讲坛

发布日期:2009-11-23  作者:比较文学研究所 刘杰 点击量:

11月20日上午10点,比较文学研究所邀请到鲁迅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孙郁教授,为“中外文化名家讲坛”作了题为“鲁迅传统与周作人传统之比较”的学术讲座。讲座在逸夫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我校师生近四十人参加。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北京出现了分别以鲁迅和周作人为中心的文化圈,孙郁教授分别论述了其人员构成及特点。孙教授认为鲁迅通过对国民性、民族文化心理的感性呈现影响了后来的学术发展轨迹,更具有哲学意味。30年代的知识分子能够超越鲁迅的精神维度的很少,鲁迅身边聚集了大量青年作家、翻译家,他们依偎在鲁迅的精神旗帜之下,以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方式,远离儒家中庸,体味痛苦,具有浓厚的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特征。与此同时,以周作人为中心的“苦雨斋群落”则与鲁迅审美趣味迥异。周作人更多以一种儒家士大夫的标准要求自己,围绕在他身边的多是杂家,将学识和趣味结合形成独特的审美追求,能在乱世找到心性的自由。新时期文学以后,汪曾祺、张中行、徐梵澄等的写作呼应了当年周作人为核心的京派文学传统,表现一种自由和畅达,心灵和上苍之间没有功利色彩的交流。两种文化传统中的成员在翻译家身份、世界主义方面是一致的,但是分歧也是鲜明的。鲁迅是用非政治化手段进入政治,周作人则以政治化身份远离了政治;鲁迅更趋激进,读社会书以人生体验入诗文,而周作人读书斋书,把书本知识进入人生体验;鲁迅承受痛感,周作人则逃逸了痛感,通过诗意的表达呈现生命的价值。孙教授通过对两个精神群落的研究,分析出了其中的异同及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对比较文学专业和现当代文学专业都很有启发意义。

主持讲座的比较文学所所长高旭东教授点评讲座,称赞孙教授的学问是自胸中喷涌而出的。高教授结合自己的鲁迅研究更为肯定鲁迅的殉道精神以及道德情操,对讲座内容进行了呼应。孙教授回答了在座同学的提问,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超星数字图书馆全程录像。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