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对外汉语研究中心陈默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韵律边界习得的实验和模拟研究》(10YJC740011)已顺利通过审查并结项。
该课题针对外国人汉语“洋腔洋调”的产生机制,对非汉语母语者和汉语母语者汉语韵律产出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汉语语流中的“洋腔洋调”主要表现在韵律特征上,是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课题深入系统地考察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韵律习得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汉语“洋腔洋调”的产生机制进行了探讨。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中介语系统和汉语母语系统中不同韵律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也阐释了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言语产出的普遍性原则以及语言知识的自动化程度与韵律特征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第二语言韵律的大脑认知机制。
该课题的研究瞄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研究结论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为不同语言背景汉语学习者“洋腔洋调”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结项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