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人物 -> 正文

魏德胜:平淡是真  平凡有心

发布日期:2012-10-30  作者:梁超 点击量:

  房间里推放着各种书刊,清晨的阳光挥洒入帘,整个屋子显得规整而又那样宁静,这是汉语进修学院一间普通的办公室,也是魏德胜在北语最常逗留的地方。眼前的魏教授低调谦和,看上去话不多,却又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

  魏德胜,安徽人。1992年复旦大学汉语史专业博士毕业,本专注于古汉语研究,来北语伊始却被选为汉语教师,从事留学生教育;正当他完成国家社科项目、倾心语言学之际,又被派遣到捷克布拉格讲授汉语。从此,一个走在语言学道路上的业务尖子,服从组织需要站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一线,已近20年。纵观魏老师的20年,既有远赴东欧的“江湖之远”,也有教授汉语的“淡然于心”,但更多的还是把本属冷门的简帛文献语言学搞得有声有色。

  用心为学 孜孜以求

  20年前,魏德胜在复旦以汉语史专书研究《韩非子语言研究》初出茅庐,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关注,引用率相当高,而书中的一些新思路,也使许多后来者深受其惠。那时候的他刚博士毕业,与夫人兼同学一起来到了北京语言大学,正在开始新的生活。他不仅要承担相对陌生的汉语教学工作,还承担了词典编写和部分撰稿的任务。这样的工作,他做得游刃有余,可谓自得其乐。

  1996年,因为一次偶然的编写虚词词典的机会,魏德胜开始对出土简帛语料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当时,大批简帛文献的出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一些专家学者从历史、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创获颇多。但利用这些材料,对汉语史方面进行探讨的人还比较少。仅有的一些探讨,也限于部分语言现象,还未有专书研究的著作出现。

  从事语言研究的人都知道汉语史断代专书研究的重要意义。过去学界一直认为汉语发展通史的条件不成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断代研究、专书研究都不够。尽管如今对传世文献的专书研究已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但传世材料未必能客观反映时代的语言面貌。历史语言的研究价值,往往首先取决于其研究材料的价值,而简帛文献中有不少是当时人记当时事的口语性文献。越是口语性强的文献,就越具有语言研究的价值。魏德胜敏锐地发现了出土简帛在汉语史研究中的价值,对处于战国至秦这一时期的睡虎地秦简材料(以下简称睡简)进行语法和词汇的专书研究,这在国内还是首次。这也奠定了魏德胜今后的治学方向——简帛文献语言研究。

  语言研究与大部分华丽绚烂的文学研究不同,最需严谨,最重证据。大到成书年代、研究方法,切词标准,小到材料收集、字词考释,定量统计,都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特别是穷尽性的定量统计,要求统计数字必须准确无误,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准确可信。一部专书,单音词、复音词的数量,每个词每个意义的出现次数、情况如何,都要做穷尽性的统计分析。同义词、反义词等皆是如此。魏德胜踏踏实实地对《睡简》进行语法和词汇语义研究,为了把定量分析做得更为细致准确,他同时将语言研究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计算机的性能不是太好。现在回忆起来,有时候电脑常常跑几个小时,只是为了那个确切的数据,真是让人惆怅。”说起当年处理语料的时光,魏教授面露兴奋之情。

  惟其专一,故能精进

  1996年至2002年,魏德胜的《睡虎地秦墓竹简语法研究》、《睡虎地秦墓竹简词汇研究》先后出版,作为国内首先对出土简帛进行系统语法和词汇研究的相关论著,有着开创意义。论著中既有历史的追踪考察,也有横向比较研究,对读者了解先秦时代的汉语历史面貌无疑是有意义的,已成为睡虎地秦简研究的必读参考书。

  取得这样的成绩不是偶然。接触过魏德胜的人,都会有“为人平和,踏实做学问”的印象。他的学生单秀波博士曾这样评价老师:“他为人谦逊,平时话不多,但一谈到专业很‘可爱’,他对学问用心专一,态度总是踏踏实实的,与今之炒作者截然不同。”读者不难发现,魏德胜的主要论著正体现了这种踏实、专一的精神。他十年如一日,抱住汉语史专书研究不放,乐此不疲,最终卓然有成。

  惟其专一,故能精进。2002年至2004年,魏德胜正赶上外派捷克布拉格教授汉语,尽管平时的教学负担很重,但他经常上完课后就开始研析简文,往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动。布拉格漂亮的广场和城堡没有令他动心,而课堂—宿舍的日子,反倒让他有了一种久违的“轻松”。今年,他获批的国家社科项目“西北屯戍简牍词汇研究”,其中许多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在这段“轻松”的日子里完成的。

  作为一名资深的汉语教师,从零起点的汉语综合课、听力课、口语课,再到自行设计课程,开设新课,魏德胜几乎把北语留学生汉语课的类型给上了个遍。每当开学初进行课程安排时,只要一碰到棘手的课程,大家都首先想到了魏德胜。超工作量的教学,还要带硕士、博士、高级研修生,不会影响到自己做语言研究吗? “大家觉得离不开我。我的要求不多,一切以学生为主。”于是,他一边给留学生教授汉语,一边给研究生开课;一边辅导学生,一边抓住简帛文献语言研究不放,心爱的语言研究常常只能留给节假日,对他来说,哪个假日没研读简文,没看看学界的最新动态,就会觉得是白过了。

  教书育人 乐在其中

  社会科学中的许多基础性学科都是冷门,而古代汉语词汇史、语法史无疑是冷门中的冷门。不过,给学生上课却是魏德胜最高兴的时刻。上课时,他的激情叙述,他的爽朗笑声,他的天真可爱,充盈着整个课堂。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怎么会有20年如一日的热情?学生们评价魏教授上的课“很有意思”,“他知识面广,总是利用古代汉语、古代文化的知识来讲课文,我们听得有意思,也更容易记住。”一位留学生如是说。

  作为北语古典文献学硕士学位点的学科带头人,在魏德胜看来,北语的文献学学科需要突出特色。学校中青年学者实力很强,他们中既有从事古文字的专家,也有从事汉语史、方言学和训诂学的研究者。魏德胜说,尽管对外汉语教学与留学生教育是北语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但不管是从事汉语教学还是留学生教育,都离不开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根”,离不开对汉语本体的“溯源”,做基础的语言教学更需要“基础”。“这就好像一个金字塔,如果说对外汉语和留学生教育处于顶端,那么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就是它的‘根’”,魏德胜认真地说。的确,没有坚实的基础,所谓的“顶端”往往不会太高。

  在轻松的氛围中,在魏老师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时间悄然流逝。“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大学生活,恍如隔世。当年学校老师就是教导要好好读书,偶然的机会走上了汉语史的道路,自己也从没有想过专业的好坏,就这么一直走了下去。”平实的话语中蕴含着他对人生的态度,认真专注中又带着智慧。平淡是真,平凡有心,这正是魏德胜老师真情的流露。

魏德胜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