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窗外温暖的阳光照进来,让人感觉惬意,正如王颖的笑容,她说道:“这次采访让我有机会回看在北语的时光,感觉有一点紧张呢”,眼中满是温柔。作为北语第一位专职心理咨询师,王颖从最初的青涩学生蜕变成为今天独当一面的中心负责人,带领着北语心理中心不断成长。我校自2015年起连续荣获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特色工作奖”,王颖老师从2014年起多次被评为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优秀标兵”,也实至名归地收获了“十年奉献奖”。
一间屋:眼中有光 向阳而生
2009年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应用心理学毕业的王颖来到了北语,来到了北语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成为北语第一位专职心理咨询师。“以前上学时常来北语校园,对这里的游泳馆、网球场和独一无二的烤馕印象深刻,当时完全没有想到会来这里工作,更没有想到转瞬就是十二年。”
刚刚进入北语时,王颖上午在学生处办公室,下午回心理咨询室,她戏称为两地办公,“创业似的辗转腾挪,在其中有非常多的学习和成长。”因为初创条件有限,心理中心的工作场所总在变动,先后设在办公楼、学五楼、新综合楼、逸夫楼等,“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中心正在原址进行升级改造,将为同学们带来更为安全舒适的心理体验。”她希望温暖的小空间能让来咨询的学生感到放松和愉悦,说到这些的时候她似装扮新家一样喜悦。
王颖一直在积蓄能量,她一方面通过培训与督导提升专业能力,完成教学与咨询的本职工作,一方面规划机构的发展并为中心的专业能力把关,督导咨询师、推荐专兼职咨询师进入注册系统等。顺利实现当前“在线系统、初始访谈、6次咨询”的咨询设置,确立了“周工作督导、月专家督导、学期期末督导”的三级督导模式,其中工作督导全年可达二十余场,并灵活兼容读书分享会等板块。经过多方考察试用,并在制度管理上进行完善后,2018年启用网络管理系统,使心理咨询等专业工作在疫情等特殊时期顺利进行线下与线上的转化。
一堂课:十载风雨 岁月无悔
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的相关课程建设是王颖工作的核心部分。尽管学校在专业建设上起步较晚,但她一直倾力为学生谋求优质的课程资源。2011年,王颖将她开设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选修课大纲进行改编,组织团队筹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必修课,先后有近20名老师曾为这门课贡献力量。“现在许多学生在中学已经接触过心理健康的课程,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关注心理健康,这门课见证了这个过程,我很高兴。”
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王颖发现每一年的新生也在呈现新的变化和需求,于是她开始筹备制作北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先是通过引进智慧树网络课程与传统课堂融合与过渡,然后充分利用前期调研与学生的反馈,将北语学生和咨询师引入课程的设计与录制进行课程改革。针对北语国际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需求,王颖近两年招募英语与翻译专业的北语学生将慕课字幕翻译成英语。慕课这项工作面临资金、人员等各方面的问题,但她笑着说道:“有些人认为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我认为面对学生带来的新需求,我们需要未雨绸缪,慕课能够使学生获益。”
立足我校多元文化特色与心理健康工作的良好基础,王颖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组建备课团队首开北语中外学生同堂的《跨文化心理适应》通识课,她希望兼顾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设计,呈现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最北语”的课堂,尝试进行体验式的团体教学模式,“开课前曾有很多担心,包括中外学生的组成、团队的磨合、两期课程学生构成区别很大等等。”两轮课程下来,学生们在成长报告中袒露的心声,令她倍感珍惜和感动,“每一位同学都是这门课独一无二的种子。”
一颗心:温暖有力 多元开放
在《精神卫生法》颁布之后,高校心理咨询师更加重视精神科的评估诊断,王颖了解到咨询师一致的学习需求,以此为契机联合学院路五校心理中心,与周边高校开展密切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至今我们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这是王颖工作追求的一个缩影,笃行十年未曾改变——“将北语心理中心建设成为一流专业机构、为北语学生提供高品质专业服务。”
“我在2015年有了第一位同事,很多想做的事情终于有了伙伴和战友,可以有商有量。”自此心理中心的专业基础工作搭建完成,并开始进行专业升级转型,包括开始建立常规督导机制等。王颖带领大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把“525心理健康节”从一天延展到一学期,一路支持学生从“感恩晚会”到“映心影”心理情景剧大赛,从“心灵火炬手”到“摘星者”志愿者活动,通过一系列贴近心灵的活动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同时,她希望在关键时刻发挥心理中心重要的作用,疫情期间,她带领高效的三人专职团队迅速整合专业资源启动“北语战‘疫’学生心理援助计划”,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理念第一时间从源头稳定学生的情绪,提供经过筛选与审核的专业心理援助资源。她一直努力希望打造“温暖有框架、稳定而丰富、多元而开放、兼容而灵活”的中心文化。
一生情:温情陪伴 助人自助
当被问及作为心理咨询师是否会受到来访同学负面情绪的影响,王颖说:“咨询是人影响人的工作,情绪是流动的,就一定会受到影响,但我们会从专业角度处理这些影响,而且也总能在咨询中跟同学们学习到很多。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成长,我觉得他们都很了不起。”心理咨询不是告诉来访者应该做什么或是怎么做,而是“助人自助”,王颖希望帮助来访的同学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帮助自己。
她也会有无力的时候,当遇到一些严重或紧急心理危机情况时,个人力量的有限性和生命的脆弱令人无奈和叹息。在无力的另一面,是人的韧性,她说经过系统的帮助,人的可能性和生命的力量每每令人动容,这也是她希望同学们更多关注并获得成长的部分。
“前辈和同行总会给我前行的动力,他们是足够好的榜样。”王颖屡次提到行业前辈忘我的工作状态,“每次我邀请老师们来北语,他们通常都会很热心地过来指导和传授,我们今天的成长离不开每一位愿意为北语的学生付出时间和关怀的人。”王颖没有意识到的是她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别人,心理中心从她一个人到现在二十余名在岗师生,在每年十余名学生助理中,同学们都热心将中心作为可靠资源推荐给身边有需要的同学,有的同学会在工作期满后再回中心预约咨询,有的同学会跨专业考研选择心理学。在今天采访前,王颖在校园偶遇一位前助理同学,听到同学跟她分享打算报考心理学的消息,她很高兴地说:“或许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最好的口碑,希望小助理同学顺利达成心愿。”
王颖打趣自己的工作常态是“沉迷工作不可自拔”,她说自己调节情绪的方式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意为“今天游泳、明天网球、后天逛吃”,“十八般武艺没有长进,体重倒是很有上进心,不知道这种增重算不算工伤。助人行业我想一直做下去,也希望时光能对我温柔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