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蓝眼睛看中国】我与中国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1-11-23  作者:汉语速成学院 胡伊琳 (德国) 点击量:

  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是1982的夏天,在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上暑期汉语课。那时我才20岁,在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大学刚读完一年级的中文课。由于维多利亚大学和华东师大建立了“姊妹关系”,所以每年会分别选送两个同学到对方大学读一年的书。1984年我获得了这个机会,再次来到了中国留学。

    那一年过得非常愉快,我跟十二个日本同学一起上课,我们一方面在课堂上认真地学习,同时利用假期参观了很多地方。一放假我们就出去旅游,几乎跑遍了中国的东西南北。

  30年以前的中国跟现在有什么不同,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那时中国刚开放几年,外国人不多,我们几个白皮肤的外国同学走在路上,常常引起中国人的好奇心,特别是我这个个子高大的女同学,更是少见。 同时,中国人和他们的生活及经历也让我们非常感兴趣。首先我记得尽管中国人很多,但是跟我们西方人的生活节奏相比,他们的生活节奏比我们慢多了,惬意多了。这是因为那时候的中国没有现在这样开放和发达,街上没有霓虹灯广告牌,路上除了无穷无尽的自行车ς好多公共汽车和少数几辆出租汽车以外没有其他私家车。给我留下特别深刻回忆的是:有时候我们几个同学晚上一起在安静的马路上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唱歌,非常享受。人们穿的衣服非常朴素,男的大部分都穿中山装,颜色也比较暗。我当时也给自己买了一件中国特色的夹克穿,但是回国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穿了。

  那时候的中国商品供应非常有限。同时,因为政府的政策规定,在任何商店买东西的时候不能随便要什么就拿什么,应该先向柜台后面的售货员说明你想要的商品,服务员才会拿给你。有时赶上售货员的态度不太好,还会给顾客脸色看。高兴就拿给你,不高兴就很不耐烦的丢给你。外国人一般可以在专门接待他们的“友谊商店”买东西,用“外汇券”付钱。老实说我们几个外国同学不少次在“黑市”也换了人民币,一百块外汇券可以换成两倍的人民币。当然,现在外汇券早就取消了,外国人也跟中国人一样可以在任何商场消费,没有限制了。1984年的上海,只有几个小小的自选市场,而现在的北京,到处是高楼大厦,商场林立,商品应有尽有,简直是比国外还国际化呢!

  住在中国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中国人的热情。一旦跟中国人交上朋友,这种友谊就非常牢固。在80年代初期,在中国交朋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当时,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严格分开,我们住在留学生宿舍,在留学生食堂吃饭,所以好不容易才能交个中国朋友。幸运的是,我一到上海,就认识了跟我年龄和个子差不多的一个女同学,我们非常合得来,经常一起出去玩,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我还在她家住过好几次呢。后来,她去了美洲留学,我们到现在还经常联系。

  离开了中国几年以后,我继续读研究生。为了研究一个中国青年作家,需要搜集材料,所以我1991年又来到了中国。在上海图书馆,在我的一个中国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不少相关的刊物。那时的中国已经开始了飞速的变化,但是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几乎还没有,可是在西方已经开始流行起来了。

  1994年大学毕业以后,我先在大学里工作了几年,之后,因为工作的关系,中文与我完全脱离了。有差不多10年左右的时间,我基本上没讲过一句中国话,也没有读过一本中文书。

  五年以前,我在加拿大认识了一些新的中国朋友,再一次激起了我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兴趣,我强烈地感觉到:如果就这么随便地放弃我以前那么辛苦学到的中文,实在太可惜了!所以从那个时候起,我又慢慢地开始研究起了中国文化ς语言。其实,当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停止了跟中国文化接触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很清楚:我不会放弃我跟中国的联系,只不过是暂时把我那方面的知识“冷藏”起来了!

  五年以前“解冻”的时间终于到了,从此以后,我几乎每天晚上,一有空就看中国的电视连续剧,不管是历史片,还是当代故事片,我都看了很多。因为那些连续剧的篇幅长,并且下面还加上了中文字幕,因此对我这个老外来说非常有帮助。去年突然有了一个可以去中国读书的机会,我特别兴奋。我想提前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计划到中国去踏踏实实的读半年书。为了重新准备我的学生生活,我又开始读中文书籍,关注网上的博客,也听了不少播客,学到了当代中国的流行新词汇。比如,“博客”、“播客”等,这两个词八十年代根本没有。还有“给力”,“雷人”这样的网络词汇也都是最近才出现的。总的来说,我越学中文越感到有意思!我这次能抽出半年的时间,来到北京,重返校园,真的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能在北语的中文速成高级班跟同学们一起学习,我感到非常荣幸。

  30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各个方面有了不可思议的发展,特别是在物质方面,但是我最感动的还是——中国在变,北京在变,但是,一直不变的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和热情。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