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北语教师在海外】北语标签,滚烫的海外人生

发布日期:2021-12-13  作者:刘健励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 点击量:

自梦想着成为北语“小联合国”一员的那天起,具备专业的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北语人”就成为了我梦想的标签,无论在国内还是在海外,这个标签让我的海外人生滚烫沸腾。

通过重重面试之后,我终于来到始建于北美第一家的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心中充满骄傲和无限自豪,准备好一展身手的我从下飞机那一刻起就已经迫不及待了。刚到任的第一天就立马熟悉了孔院的工作人员和各项工作事宜,期待自己和马大孔院的无缝衔接可以让一切得心应手。在任职的第一个春季学期承担了以下工作内容:一星期20课时的课程;承接负责10个孔子课堂的汉语考试报名、试卷和成绩分发等;负责承办大华府全美中文教师协会春季会议、夏季会议、秋季会议;担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中心举办的面向美国群众的中国家庭体验活动的志愿服务人员;负责协调四川省音乐学院的新年演出;主办美国马里兰孔子学院成立13周年纪念仪式;承担主办美东地区的小学生汉语桥比赛、中学生汉语桥比赛、大学生汉语桥比赛的比赛报名和评审工作;主办和协调二语习得特聘教授的讲座……虽然忙得团团转,但我有很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赢得了学生们的积极反馈,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也让我作为年轻的北语海外教师意识到:工作强度越大,压力越大,潜能越能被充分激发,工作成就感也就越强,同样赢得的肯定和夸赞也越多。用同事Rebecca的话说就是:“没想到当初冒险选择这么年轻的教师,真的是押中了宝。” 如果说北语人的海外任教生活是教职生活中的一段乐章,那这段乐章中注定有高低起伏,波澜壮阔的乐谱。

北语人的美国教师缘

在海洋彼岸美国大华府中文教师协会上,没想到第一位映入我眼帘的居然是一张熟悉面孔——谭大力老师。时间转回到2017年夏季,由国家汉办、美国大理会、北京语言大学合办的为期一个月的中文跃进项目在北语举行。作为北语任课教师的我与代表美国大理会的谭老师有了第一次接触。她热情开朗,略带东北口音的普通话,让我们一见如故,没想到的是我们可以在美国继续“前缘”。在见面的一瞬间,大家都万分惊喜,握手相迎,谭老师很关切地问我上次分别后在北语和美国的经历,之后在生活上给我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就这样伴随着欢送老院长、迎接新院长等事情,我也逐渐从一个跟随参与的身份转变成教学工作的策划者、文化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一切都在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按部就班进行着,我以为海外的教学工作就此顺利展开。然而滚烫的海外教学生活才刚刚展开……

“滚烫”的教学工作

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陆续听到北美有孔院关闭的消息,文化活动的开展可谓是举步维艰。然而心中坦荡,何来畏惧?接踵而来的种种问题根本没有影响到我的工作热情和正常教学活动的安排,反而学生和家长们比我自己还要担心,甚至比我自己想到的问题都要多。在学生担心老师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师生也许有国界,然而师生情无国界。然而诸事无全,马里兰大学迫于压力不得不向社区宣布停止续签协议。“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一扇门关闭时,另一扇门却悄然打开,犹如疫情让很多人经历了离别和伤痛甚至失去了生命,同时也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情的人间真爱。

新希望 新曙光

2021年,伴随着疫苗的普及,疫情有所好转,美国马里兰中文教育学院在云端与中国教育基金会、南开大学举行了隆重而温馨的揭牌仪式。在揭牌仪式上,作为一名年轻的公派教师,当我们共同回顾孔院为海外汉语教学所作出的骄人成绩时,对前辈教师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也很骄傲于自己一直跟着前辈们奔跑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当我们提及过去三年所面临的困难时,每个人背后都是一本坚强坚定、不屈不挠的故事集。当我们展望新合作时,那段充实而披荆斩棘的道路塑造了我自信、坚毅的性格,让我可以在未来汉语教学事业里乘风破浪,继续滚烫人生。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