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我的育人故事】育人育己,立德树人

发布日期:2024-04-18  作者:李秋实 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量:


阳春三月,教二楼后的桃花照例报道春的先声,我知道又一个毕业季即将到来了。这是我在北语学习、生活的第二十二年,也是我担任思政课教师的第十个年头。这方校园于我而言早已是第二故乡,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入校时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懵懂,总希望他们走过这几年的光阴能在面对更广阔的社会时多些笃定与自信。因而我时常想,在大学这段人生经历中,我可以给他们的行囊里装进些什么有用的物件?一名思政课教师究竟能够承担起什么样的角色?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如今五年过去,重温讲话内容总令我忆起一段段亲历的育人育己的故事,进而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领悟与思考。

业务上必须严格 生活上必须温暖

2022年是北语一甲子的生日,在这年的思政课上我照例给学生布置了课堂展示任务,也因此结识了本科生小朱,她和队友计划以校庆为契机拍摄一部反映两代汉教人求索的微电影,这样的想法令人惊喜,而这个主题也促使我要认真对待。这是一个汉教学生因参演校史话剧而寻求角色定位的故事。主人公要塑造一位北语老一辈拓荒者的角色,但对于角色的精神内核始终难以把握,通过思政课上一位老教师分享的经历他终于找准了角色,更重要的是通过两代汉教人的交流他认识到了青年北语人的历史使命,使得“德行言语 敦睦天下”的校训有所传承。想要高质量地呈现这个故事并非易事,幸得我校老教师刘士勤老师倾情相助,从剧本创作到角色的深度挖掘,刘老师不厌其烦地提供各种宝贵意见,他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的精神令我自愧弗如,更成为我向老教师们看齐的动力。筹拍的过程充满曲折,甚至一度濒临放弃,但是传承北语精神的火苗一直在大家心底闪动。终于在去年6月,借关工委组织“读懂中国”活动的契机,我们决定再次集结队伍,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老师、全体学生参演。我们邀请刘士勤老师上了党课“北语一兵纪事”,这节课既成为微电影中的重要情节,也成为现实中研三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节党课。刘老师讲述了他如何从誊写教材这样基础工作中体悟出北语联通世界的重要价值,也生动展现了他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的深情厚谊,将北语一甲子春风化雨、桃李天下的汉教事业变得清晰而具象。

这部作品《使命·传承》最终获得了“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二等奖,捷报传来时大家都兴奋极了,刘老师对孩子们给予真挚的祝贺,彼时参演的毕业生早已奔赴祖国各地,他们在演员表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纷纷感叹这是母校送给他们最情意绵长的礼物。作为一名教师,刘老师党课中的一句话“对学生业务上必须严格,生活上必须温暖”深深地楔进我的脑海,总书记讲,“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老教师的为师之道看似寻常,却须时刻谨记、久久为功。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

有时会感叹,思政课教师虽有幸能与全校的学生相遇,但整个学期加起来不过36个课时,也就是和学生的缘分累加起来不到两整天。但是在这有限的见面中,总希望他们能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掌握熟练的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职业属性注定是“交浅言深”的,究竟该怎样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与长效性?这个问题在我心中萦绕不去而与毕业生偶然的重逢和谈心让我对这一问题重新有了思考和认识——教学有课上课下之分,但立德树人却是整体性的,我想这也是“三全育人”的精要所在。每一堂课,无论是否是“思政课”每一场谈话,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是育人育己的过程。

小周是我第一次作为“爱心·桥成”长导师联系的学生,那时她大一刚入校,对于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24小时的集体生活、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目标都有着诸多疑问。当时不甚自信的她,或许不知道,她不逃避问题而愿意向老师倾诉困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有所改变,这样的勇气其实是难能可贵的。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我很感谢她对我的全然信任,也让我摸索到了作为成长导师应该提供给学生哪些课程以外的帮助。更多时候对于学生的支持除了实质性的助力以外,关怀和鼓励也尤为重要。大学期间,小周担任了班长、团支部书记,在她的带动之下,班级学风向上、气氛活跃,我至今都记得他们班上思政课时,课堂展示是那样的主题丰富而形式多样。小周邀请我指导的“挑战杯”项目,是我从教生涯中第一次比赛获奖,她总说感谢我的指导,但我更想说是他们的热情与专注影响了我,让我看到了学生身上的无限可能,而我必须迎头赶上。“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如今的小周跨校跨专业踏上了研究生的新征程,再见面,她仍是那个阳光开朗的姑娘,身边多了伴侣。她向男友说,第一见面时我对她讲的话她一直记忆深刻,对她的大学生活帮助很大。那一刻作为教师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际遇,但惟愿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能为他们人生的赛道拨开一些云雾,照进更多阳光。

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大学是青年步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前奏曲,是重要的人生阶段之一。思政课教师面对的不是某一专业、某一学历层次的学生,他们来自本、硕、博各个学段,研究领域、年龄层次、人生方向也各有不同,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追梦者,有一天当他们踏出校园,需要拥有足以见识广阔天地的能力,而在此之前,思政课要做他们的一扇窗。正如总书记说,“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备教学内容、备教学对象、备教学方法的过程,也是自己加深学习、理解的过程。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些思政教师必备的素养,在一次次的师生交流中,在一次次的集体备课中,从外在的要求,内化为内在的追求。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教师的舞台在黑板前的方寸之间,但学生未来的舞台却广阔无垠。学生会长大,会走向祖国南北,会奔赴世界各地,他们既是自己青春的追梦者,又何尝不是我们老师的圆梦人呢?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今天的我作好学生的窗口,而明天的学生能成为我的眼睛,当他们回到母校能把他们所看到的世界、经历的人生讲给我听。

这就是我的一些感悟和思考——育人育己,立德树人,教与学、师与生,彼此依存,同向同行。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