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中文部主任周质平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中文部主任刘乐宁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高级讲师、杜克大学暑期项目主任梁霞女士、以及美国西北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教授、西北大学在华暑期班主任顾利程教授应孔子学院教师培训中心邀请做客美国精英大学汉语教学系列讲座,就北美汉语教学史及教学现状、北美汉语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师的自我发展、以及北美汉语教学的展望四个问题做了深入全面的阐释。

在谈到北美汉语教学史及教学现状时,周质平教师指出当今中国正处在飞速发展、不断强大之中,国家的繁荣富强使我们的汉语教学受到更多的重视,因而现在走出去在海外从事教汉语可以说是“身正逢时”“身逢盛时”。他说,上世纪40年代以前的美国视中文为传教士的语言、猎奇的语言。多数人学习汉语是出于对中国功夫的兴趣。1941年12月7号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后,美国认识到亚洲语言的重要性。而美国民众学习汉语的动机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最初猎奇动机转向学术、实用动机,更多地将中文视为语言交流的工具,这一变化也意味着中文国际化的开始。周质平教授在“对话”中还反复提到赵元任先生。他说,赵元任先生是海外汉语教学的先驱,彻底改变了美国上世纪40年代以前的汉语教学模式,将汉语从为汉学服务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以文言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转变为以汉语口语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赵元任先生认为在汉语教学中要坚持“先语后文”的教学原则,即在口语表达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去大量的、系统性的学习汉语文章。周质平教师在提到北美汉语教学的现状时严肃又不乏幽默的说道“现在有很多的谬论和妖言存在于美国汉语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过分迎合西方的语言习得理论;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课堂活动;过分重视学生语言流利性而忽视其口语准确性;过分重视语言的交际功用,忽略汉语本身必要的句式。梁霞女士在此补充到,我们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是指汉语课堂是为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的课堂,而非学生主导下课堂。一位真正好的汉语老师应该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中文水平。

在谈到北美汉语教学理论问题时,刘乐宁教授说,实际汉语教学中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洋理论的影响,但也不能一概认为其无用。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盛行的时代,语言教学普遍重视句型操练以及使用目的语大量练习说话。随着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兴起,语言能力被认为是人类进化得来的、天生具备的隐性能力,而这种隐性能力的获得只能通过隐性手段,即让学生在自然活动、协作活动中获得。这类观点在实际教学中表现为“能力法”,即以高质量的输入让学生获得知识,一切按照自然习得的顺序进行,不能在学生还未达到应有水平时,就教授其语法结构。要求学生不怕说错话,要敢于说话。“任务教学法”则是在强调语言学习的交际动机下产生的,认为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和基本目的就是“任务”,并强调只有遭遇性获得的隐性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言,显性的教学不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但刘乐宁教授指出这种隐性的获得知识的方法对于十一二岁的青少年是可以使用,但是对成人来说,其在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是没有办法使用“自然语言机制”的,因而将其应用于大学课堂缺乏合理性。大学课堂应更多的采用“听说法和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一定掌握的基础,再辅之以活动或任务对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刘乐宁教授最后强调说,在如今的“后方法”时代,不是说我们不应该重视理论和方法,而是要对所有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根据情况、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授方法。

在谈到对外汉语教师的自我发展时,梁霞女士指出,教语言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教,不讲而讲”,而教授语法更是有很多的讲究。她说,教授比较难懂的汉语语法时需用英文写出其简要注释,然后让学生在大量的造句和操练中明白这个语法点的使用情景。在讲授课文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获得是通过老师的提问,而非看课本的方式。在修改学生病句时,要按照学生想要表达的意义来修改,而非老师个人认为的正确句子来修改。梁老师最后说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汉语老师一定“要认真,要努力,要坚持”!

在谈到北美汉语教学的展望时,顾利程教授说,他最近完成的有关北美汉语教学的动态研究表明,美国汉语教学在未来十年将有如下趋势:第一,大学汉语人数将会达到十万。第二,学生汉语水平将大幅提高。第三,来华项目将会增多。第四,更多的学生会选择主修汉语和中国研究。第五,汉语教学将会更加专业化、理论化。第六,汉语教材将会越来越本土化。第七,数字化、网络化的汉语教学讲会更加成熟。第八,汉语教师学术地位得到提高。第九,美国政府对汉语教学的投入和支持将会得到提高。

四位老师的对话,让公派教师们从宏观上了解了北美汉语教学的历史、现状,北美汉语教学的理论,以及未来北美汉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为学员们带来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让学员们对即将从事的赴外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受到现场学员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