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孔院新闻 -> 正文

多元理解汉语语法 清楚明晰汉教理念——资深语言学家为2015年赴韩志愿者做系列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15-01-22  新闻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事业部 

  如何理解汉语语法的复杂性?如何设计有效的汉语教学方法?赴外汉语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素质?1月19日上午,在2015年赴韩国中小学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班上,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主任张旺熹教授、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孟柱亿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崔健教授,以及国际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陆俭明教授,先后为学员们举行了两场内容丰富、精彩生动的对话讲座。

  第一场对话课以《汉语语法的多元解读与对外汉语教学》为主题,张旺熹教授、孟柱亿教授、崔健教授针对此次培训的赴任国特点和自身对语法教学的研究体会,分别围绕着汉语“存现句”使用、汉语与韩语的语体差异、作为连词或介词的“跟”、“从”、“向”语用辨析,以及汉语的主谓句使用难点等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在交流中,三位教授显示出各自的演讲风格,或列举大量句例为学员提供直观语境,或从理论视角分析语体问题和语用差异,或以自身的二语习得经验介绍向韩国学生教授汉语的经验技巧。讲座生动活跃,现场气氛热烈,赢得学员频频鼓掌致谢。

  随后,语言学界享誉盛名的资深学者陆俭明教授为北语培训班学员们带来一场题为《汉语教师应有的理念与基本功》讲座。年过八旬的陆教授精神矍铄,声如洪钟,并坚持两小时全程站立演讲。他以自己多年来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观察和思考出发,首先向学员们重申汉语教师的基本理念,强调汉语传播的目的是为世界各国建设通向中国的友谊之桥,明确汉语国际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汉语教学而非文化推广,并应清楚认识到国人形象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关键因素。随后,陆教授以大量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学员们介绍中国语教学中常见的20个语言学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汉语教师在语法教学方面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即词类判断、词组辨析和句法结构分析、语句歧义和偏误的分析纠错能力。在最后半小时的交流问答环节中,现场学员抓住宝贵机会踊跃提问,陆俭明教授思路敏捷,详细答疑,希望在座的志愿者们能打好汉语教学基础,树立汉语研究意识,做一名优秀的汉语国际教师。

0119对话课

  本场嘉宾:左起张旺熹教授、孟柱亿教授、崔健教授

0119陆俭明教授

  陆俭明教授的讲座充满感情

0119学员与陆教授合影

  讲座结束后,学员与陆教授合影留念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