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孔院新闻 -> 正文

情系桑梓报家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叶坦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0-03-25  新闻来源:南卡罗莱纳大学孔子学院 阅读量:

“抢救生命——我们不放弃!”这是叶坦教授联合多个华人组织发起的新冠病毒肺炎救助基金倡议书上的第一句话,坚定直接,铿锵有力!

C09F

叶坦教授是北京语言大学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南卡罗来纳大学比较戏剧专业正教授。去国十余年,祖国一直在他心里,不曾有一刻忘记。此次疫情爆发,叶坦教授第一时间就在当地号召并组织捐赠。叶坦教授说,“上一次哥伦比亚像这样的全体华人社区共同发起的募捐活动,还是12年前的2008年汶川地震此次武汉疫情十分严重,希望广大华人朋友慷慨解囊,一起来硬核支持武汉同胞。一个多月以来,他们已经先后向武汉及周边地区的医院直接捐赠五批物资,他们从医护人员的需求出发,从最初的口罩、防护服,到专业的吸痰机、高流量化湿呼吸机,虽身处大洋彼岸,却似乎真切地踏在武汉的土地上。最近一次“呼吸机救援行动”的最后一批订单已经于227订购完成,得力于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慷慨捐助,短短半个月武汉及周边城市的 35 家医院已收到物资

    叶坦教授原籍武汉,他的侄媳妇卢凡医生这一次也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是武汉第一医院“插管敢死队”的一员,这支医疗小分队已被多家中外媒体报道。叶坦教授说:“侄媳妇负责最危险的插管,为她骄傲又为她忧心。他们这些医护人员是我们最应该感谢的人,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她和她的团队做一点事。”

17346

插管敢死队麻醉科医生临危受命组织而成,专职为患者插管。气管插管是治疗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对实施插管的医生来说,危险大。这一过程包括通过病人的口腔向下插入一根管子到气管,为呼吸创造一个新的空气通道,此时,医生距离病人的脸只有20厘米“如果病人呛咳的话,就会有气溶胶,好像有数以万计的病毒在你面前晃。正因此,这支小分队被称为插管敢死队”。截止目前,插管队共为26患者插管。有一次,给一位71岁的老爹爹紧急插管,平时20分钟才做好的防护准备工作卢凡医生与搭档5分钟就穿完了,一路小跑着进了病房,直到治疗结束才想起来检查防护装备有没有问题。卢凡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开始会担心有风险,但当更多的防护装备到达医院后,她感到轻松了,也更有信心了。为了保护家人,上一线后的队员们几乎都没有再回家住。年幼的孩子叶涵煜思念妈妈,给卢凡医生写信:“家里还是照常的模样,只是没有了你的身影,想到这里我好一阵失落,泪水差一点流了出来。晚上,我期盼你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可是希望落空了,我很沮丧,但转念一想,你不回来也是为了我们好,就回去睡觉了。”

2536E

一场战“疫”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步调,但也让无数的爱开出花朵,大洋彼岸传来的对故土的眷恋、对祖国的支援、医者对病人的担当、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一点一滴触动着我们的心弦,也伴着渐暖的春风温暖着这个世界。武汉的早樱已盛开,叶坦教授在一篇旧文里曾写:“每当春花怒放时,我也能随之重生,让冻死的童真在我心中复苏。哪怕跟着有更多的风雨,我的善心也能重新萌发、生长。如同周而复始的春花、如同被层层叠叠印象所覆盖的江南忆,它总能顽强地冒出来。那是一片被风雨侵袭过无数次的菜花田,谁也不可以阻止它在春晖中重新怒放。那时一枝被人带到异域的梅花,每当月上柳梢头,你闭上眼,就会闻到它万里迢迢送回的芬芳。”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