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孔院新闻 -> 正文

东洋南洋海道图:施世骠如何试图放开1717年清朝和东南亚的海禁

发布日期:2021-05-07  作者:孔院事业部 点击量:

当地时间4月19日晚上18:00点,林珂博士(Dr.Elke Papelitzky)以《东洋南洋海道图:施世骠如何试图放开1717年清朝和东南亚的海禁》为题,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林珂博士毕业于萨尔茨堡大学,目前在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 ERC Project Transpacific 项目组工作。该讲座是波恩孔子学院与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联合推出的 “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系列讲座的第四场,由波恩孔子学院德方代理执行院长李玮女士主持。

康熙年间,制图学逐渐发达。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曾向康熙帝呈交《东洋南洋海道图》。对比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海图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例如荷兰)相近时期绘制的东南亚海图,林珂博士客观指出,施氏海图由于历史限制,部分参考数据已然过时,也没有完整的描绘出当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全貌。但是,联系施氏呈交海图前后的历史背景,林珂博士发掘了该海图背后的政治意义。1717年康熙皇帝颁布了南洋禁海令,禁止沿海地区人民与东南亚开展贸易。他认为大量出口大米和造船料不利于中国,而且随着贸易的发展福建沿海海盗猖行。虽然有部分大臣不满禁海令,但是无人敢直言反对。施世骠则在呈交的还途中明确标注,东南亚各国大多出口稻米和造船材料,中国与之交往将得大于失。这种迂回的进言方式,显示了施世骠的政治智慧。可惜他的观点并没有被清廷采纳。康熙及其后的皇帝采取愈加严厉的海禁政策,逐渐使中国与世界贸易隔绝开来。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不同于历史上的闭关锁国政策,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再到“一带一路”,当代中国开放包容的立场一脉相承。与更多国家建立平等互惠的新型经济合作关系,必将有利于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从而促进互补性经济体之间的互通有无,并且推动国内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