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方正CEO李友:“方方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发布日期:2010-12-08  作者:陈霏菲 点击量:

他出身农家,语言质朴幽默。“改过一次名字、换过一次工作、出过一次车祸、结过一次婚,有两个女儿、两个执业资格(会计师和律师)、两个老板(北大和我)、两次减肥经历”——这幽默的“四个一、三个二”是他对自己45年来的人生大事记的总结。

他在9年前投身方正时,头顶“资本运作高手”和“操盘手”的光环,外界称他为“资本市场上狡黠机敏的才子”。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老师曾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个战略家,不单单是将才,更是一个帅才。”

他就是现任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首席执行官——李友先生。

1124晚,李友先生应邀来到北语,为同学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名为“醍醐之音”的讲座。而在讲座结束后,校社团理事会新闻中心的记者有幸对李友先生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采访。

关于方正集团:

记者:“目前方正集团已经成为了中国5000家校办企业中最为成功的几家之一,并且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成功锁定IT、医疗医药、金融和房地产等几大行业,请问方正是怎么做到这几者的统筹兼顾的?”

李友先生:“首先,多元化是互相联系的,没有盲目的多元化。其实方正做的多元化从专业角度来说是相关多元化,也就是说这几种东西(IT、医疗医药、金融和房地产等)是联系的。你看起来它们好像没有联系,但实际上是有联系的。比如说我们做的医疗医药和IT是把北京大学两个方向之间的最强势的研究学科结合在一起的。地产是把我们的医疗医药、教育、IT资源植入到地产中,形成自己独有的一个商业模式;金融是一个牌照资源,在中国它不存在相关性问题,只要有这个牌照,你就能经营。而方正由于管理比较规范,所以国家就发了这个牌照。这是相关多元化的问题。第二个,你谈到了统筹兼顾。实际上它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方正是一个控股公司。控股公司要求的就是价值回报。就是说我不管你在做什么,你都要给公司创造价值。就好比你的父母一共生了三个孩子,可能三个孩子从事不同的职业,但是父母要求的价值回报最大化就是看哪个孩子最有出息。那么对于方正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下面的公司谁对集团的价值回报最大,也就是说谁挣的钱最多才是最重要的。无论你在哪个行业,最后都是用数据来表达(价值)的。利润越高,股票的市值就越高,股东的价值回报就越大。所以对于方正集团这个控股公司来说,就是强调价值回报最大化。”

关于个人发展和成就:

记者:“如果让您给学生时代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打个分,满分100分,您分别会打几分?为什么?”

李友先生:“我觉得会是一样的分。我在学生时代如果给自己打60分的话,那我现在也同样是60分。我说的这是实话。因为学生时代是相对于我在那种环境、那种思维、那种模式下的一种学习生活,我不认为我是最好的。因为当时我的成绩不是最好的,既然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就是成绩,那我充其量就是一个及格。我正常毕业了,对于那些没有正常毕业的同学来说我及格了,但在正常毕业的同学里我也不是最好的。那对于今天办企业也是一样。方正在中国的校办企业里是成功的,在信息产业里是成功的,在控股公司这个行业里也是成功的。但是对于整个中国企业来说,我们已经被国际化了。而对于国际性的大公司来说,我们现在还很小。只有去和人家打交道,我们才知道自己很渺小,才知道自己的那些利润、研发和管控根本不算什么。所以说要想把这个企业做得像世界五百强那么大,要靠市场机制,而不是靠垄断资源。我觉得这条路还是很长,光靠我这一代人还是不够的。真的,要考几代人的努力。我自己认为这还是一个认识方面的问题。因为我自己清楚,所以我给自己打60分;别人可能会给我打100分,那是因为别人不清楚(实际情况)。”

关于大学生:

记者:“最近在大学生之间特别流行一种说法:‘企业招聘你并不是因为你最优秀,而是因为你不可替代。’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您觉得怎样才能算做不可替代?”

李友先生:“有一句俗话叫做‘地球离了谁都一样转’,所以说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不可替代的,那就是大错特错。没有一个人在这个地球上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地球转圈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也会是这样。如果你成功被一个企业录取,绝对不是因为你不可替代。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你的机会。就是说你有了这样一种机会,你的运气很好。因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高并不是单纯由你的成绩和社会经验来决定的,应该还包括品质、情操等等这些东西,而这些是不可能在招聘过程中综合发现的。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只有在公司里工作两三年后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评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被录取,只能说你比别人更好地抓住了机会。当然这个机会可能是有意抓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而抓住机会之后,一个人的实力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踏实。笨一点没关系,没有逻辑没关系,但是一定要踏实。我身边有很多人,我不认为他们聪明到哪里去,但是他们都很踏实。一次不会做两次,两次不会做三次,总有会的一天。”

记者:“北语因为留学生众多,被称为“小联合国”。而且作为一所语言学校,这里的各个院系基本都是奉行专业+英语的教育模式,学生有着天然的语言优势。但是由于北语并非211高校,所以尽管专业对口,也有语言优势,但很多优秀的毕业生都曾有过被著名的大企业拒之门外的经历。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

李友先生:“就我个人来说,我以前招学生就没有‘211’之分。我自己就出身于非‘211’的大学,但不见得我在这样的大学毕业就不能再北京大学工作,不见得北京大学的学生在这份工作上就能做得比我更好。所以说我不认为,一个不是一流的大学就培养不出一流的学生。这是要靠社会来大浪淘沙的。而就像你说的,现在有些大公司把这些人拒之门外,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因为当用人企业不了解你的时候,他只有用这样的一种标准来衡量和选拔人才,这是一个基本尺度。如果真的发生这种事,企业以这个理由来拒绝你,让我来评价的话,可能这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有点问题。”

记者:“但现在很多的社会现实就是这样,网申的时候企业的电脑会自动筛选关键字,如果学生是出身于非‘211’高校的,可能第一关就过不了。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霸王面’现象的出现。您是怎么看的?

李友先生:“结构上是这样设置,但是如果学生真的找上企业的门去投递简历了,我认为还是应该接受的。起码方正没有这样设置门槛,我们更注重的是学生本人的素质和能力,这些都要在招聘过程和之后的工作中去综合发现。方正的人力资源和干部选拔系统是目前中国的企业里做得最好的。这不是我们自己的评价,中组部、清华大学的案例中心对我们的评价都是非常好的。”

注:关于李友先生的背景介绍部分参考百度百科以及《商务周刊》记者冯禹丁20088月对李友先生的专访。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