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埃及大学生线上冬令营举行了结业仪式。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事业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中心主任邱萍女士、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大海教授、中方院长朱婷婷女士、项目组教师,以及来自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的231名营员在线参加了本次结业。
立意高远,两大主题助力中埃友谊发展
此次线上冬令营分为两大主题:“当华夏文明遇上古埃及文明”非遗主题立足传统,学员在线学习汉语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中埃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师生共同探讨作为中埃两个文明古国传承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拥抱绿色,共创文明”环保主题立足现代,向学员传递应对当下全球环境问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事业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中心主任邱萍女士在致辞中回顾了本次线上主题交流营的实施过程,对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的支持和配合表示了衷心感谢、对授课教师和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给予了肯定、对营员们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取得的优异成果表示了高度赞扬。她希望营员们能通过这次难忘的线上交流经历,对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热情。在回顾古丝绸之路以来的中埃文化交流中体味历史的深意,在展望“一带一路”新征程的使命中领会中埃两国青年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大海教授在讲话中,对此次线上主题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了肯定和赞扬,对参与活动的各位老师在中国农历新年之际,牺牲了与家人欢度新年的美好时光,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准备课程表示了由衷的感激。大海教授希望营员们今后也能够努力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为增进中埃两国文化交流、加深中埃两国人民友谊做出贡献。
积极参与,师生齐心产出精彩成果
营员代表杜向松同学也在结业仪式上分享了他在这一周中参加线上主题活动的感受和体会。他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趣且有效率的线上活动经历。在参与本次冬令营之前,学习汉语一年多的他,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其实并不深,“与中国朋友谈论到中国文化或历史知识,总是一问三不知”。七天的“非遗”主题学习,他掌握了许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也有了更多了解。在参与线上冬令营活动期间,尽管同学们也在准备埃及学校的期末考试,但还是十分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坚持按时上课、积极参与项目活动。杜向松同学认为,学习一门语言,了解对方的文化和历史非常重要。本次冬令营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语言课程和文化活动都为学员们展示了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巨大魅力和深刻内涵。在疫情下,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的各位老师以线上的特殊方式为他和其他学生呈现了精彩绝伦的系列活动,他非常感激,并表示自己今后将更加努力地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早日来到中国深入学习。
师生们还共同观看了同学们精彩的成果展示。“非遗”主题的营员画出了自己心目中花木兰、牛郎织女和孟姜女的故事;环保主题的同学,提前几天就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最后的环保公益片配音展示。大家领略到了高年级学生的风采,也见证了低年级同学的努力和进步,留下了深刻印象。
几位授课教师也对营员们在本次冬令营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表示了肯定。黄柏林、张一萍几位老师对于学生们在课堂上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许,为他们在短短一周内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感到欣慰和骄傲;依涵老师希望埃及同学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对于环境保护做出的努力,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精神内涵。
圆满结业,“汉语桥”创新搭建线上平台
怀着激动而喜悦的心情,邱萍主任、大海院长和朱婷婷院长共同为6个班的营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学生们也纷纷在平台上发言,表达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大山同学对环保主题系列课程赞不绝口:“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中国同学精心准备和分享的垃圾分类视频让他对目前中国的环保工作产生了非常直观清晰的了解”、李子旋同学也很喜欢老师的授课风格:“在老师的指引下练习汉语发音是非常有趣的过程,自己对于一周下来取得的进步感到十分惊喜”;江映月同学说:“非遗主题中学到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我愿意更加努力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董笑同学留言:“感谢老师的辛苦付出,并期待自己能早日来到中国学习。”……
师生互道珍重,彼此祝福,期待再会。
“汉语桥”团组交流项目是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成功主办多年的中国语言文化体验项目。受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影响,“汉语桥”团组交流项目将以线上形式举办。在以往承办“汉语桥”线下项目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孔子学院事业部针对不同国别和不同教育层次的需求与特点,科学制定不同活动主题、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成果产出。同时全面利用VR、AR、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在线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北京语言大学优势,助力中华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为全球中华语言文化爱好者搭建一个在线学习交流新平台,为其后续学习和发展提供可持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