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第五届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负责人联席会在我校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2022-11-26  作者:教师教育学院 点击量:

在新文科、“双一流”建设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等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进入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出现了许多新动向与新挑战。为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师工作司、中文教指委、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与热情指导下,11月18日至20日,由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4家主席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5家副主席单位联合主办,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负责人联席会秘书处/教育部“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教育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虚拟教研室承办的“第五届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负责人联席会”在北语成功召开。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为“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机遇挑战与创新发展”,继18日晚召开联席会主席团会议,就联席会重点工作做讨论部署及展望后,1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隆重举行。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马箭飞,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教育部中文教指委副主任刘利,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余江,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聂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原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陆俭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原文化学院/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刘珣等校内外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由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程娟主持。来自全国近50家高校、期刊、教育机构的近150位专家学者受邀参会并发表学术见解,另有逾200名师生齐聚云端、共襄盛举。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马箭飞教授在讲话中强调了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负责人联席会一直以来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认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合力强化着世界对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人才的多样需求,其中包括: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际中文教育区域国别特色化发展的需求,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需求,中文与专业或中文与职业的融合发展需求,以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做出指示,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马箭飞教授同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议题,提出了加强“五化”的指导意见:一是分层次一体化,既要注意本科与硕士、博士阶段不同层次的培养需求,也要注重人才培养的衔接;二是分区域结构化,各培养院校应立足世界各国多元化、个性化的中文学习需求,推动构建多语种、跨文化的人才结构;三是分学校特色化,各培养院校应充分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突出重点,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才培养格局;四是重应用实践化,专业基础与实践能力并重,通过国内外校际交流、实习实训等方式提升学生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五是重合作本土化,应切实做好海外学生培养的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推动各国中文教育本土化内生发展。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马箭飞教授讲话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教育部中文教指委副主任刘利在开幕辞中指出,本届研讨会极为敏锐地关注到了汉语国际教育当前机遇挑战并存的形势,既关注学科内涵与专业定位、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等理论问题,也关注课程体系与教材研发、实习实践与创新创业等实践问题;既关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走向,也关注新文科、智慧教育、“双一流”建设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等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着力提升本专业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能力。在建校60周年的新起点上,北京语言大学还将继续发挥自身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深厚的学科积累,依托新获批的“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虚拟教研室这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平台,在全国高校积极发挥共建共享、辐射带动作用。他呼吁各位专家学者共同奋斗,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大力推进专业内涵发展,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于教育对外开放和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主动担当起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所赋予国际中文教育的新使命和新要求。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教育部中文教指委副主任刘利致开幕辞

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程娟教授主持开幕式

主办单位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执行院长李建盛教授、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赵文书教授先后致辞。李建盛教授强调,在新冠疫情的巨大影响下,在新文科、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有许多问题和课题仍待探讨,本届研讨会将成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再次出发的新起点。赵文书教授指出,汉语国际教育是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物质基础,而国际中文教育必然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科,专业大有可为,学科大有可为。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执行院长李建盛教授致辞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赵文书教授致辞

在两天的大会中,北京语言大学刘珣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余江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郑瑜主任、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施家炜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陆俭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吴勇毅教授、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张全真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裴亮副院长分别作了题为《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新探》《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区域国别学:使命、目标与路径》《一流本科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与实践》《拔尖、创新、交叉、融通:“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北语探索》《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育的使命和中文教师应有的素质与要求》《新文科视野下的卓越人才培养》《后疫情时代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实习模式探索》《新文科背景下武汉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初探》的主旨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金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院长文娟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周小兵教授、郭睿教授先后担任主持人。主旨报告聚焦新形势,立足新时代,阐发新观点,积极探索当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发展切实可行的路径,见地深刻、精彩纷呈,主持人妙语连珠,现场气氛热烈。

北京大学中文系陆俭明教授作报告

北京语言大学刘珣教授作报告

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余江教授作报告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郑瑜主任作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吴勇毅教授作报告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张全真主任作报告

武汉大学文学院裴亮副院长作报告

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施家炜教授作报告

在19日下午的小组研讨阶段,与会代表分列“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专业发展:体系与特色”“教学实践:路径与创新”“学情调研:现状与前瞻”四个分会场做小组发言报告,就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探索、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与来华留学生培养、专业建设经验与丰富探索、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实习实践、海外本土教师培养培训、汉语国际教育测试与评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师生专业认同、现状梳理与发展前景等方面各抒己见、交流共议。报告内容拔新领异、讲解透彻深刻,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并提出了很多专业建设的新议题及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为300余名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在闭幕式上,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施家炜教授作为联席会秘书处秘书长作联席会秘书处2022年度工作报告,同时公布了第二批16家新增会员单位,模式构建不断创新、协作队伍也不断壮大,齐心助力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建设这一共同事业。随后,下一届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负责人联席会承办方代表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其和教授向本次盛会的圆满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代表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向各位专家学者发出邀请,热忱欢迎大家明年齐聚好客山东,莅临泉城济南,共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大计。

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联席会秘书处秘书长施家炜教授作2022年度工作报告

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其和教授发出邀请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聂丹教授在闭幕辞中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作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培训师资的基础平台,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如何确立自己的办学目标与方向,如何进一步优化育人体系,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为国家战略发展、为人类共同价值构建做出更大的贡献,已经成为所有办学人关注的问题。与往届研讨会相比,本次大会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研讨议题更聚焦未来发展,对准专业建设提出了更多新议题、新办法;二是理论构想与实证调研相结合,体现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三是新构想兼顾“标准与多元”“传承与变革”,凸显了国际中文教育体系建设的规范性、开放性与包容性等特征,取得了圆满成功,对于所发现的专业建设新问题、新挑战,也需要高校之间交流协作、共同发展。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聂丹教授致闭幕辞

本届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全国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负责人和专家提供了研讨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校院之间、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共同商议了后疫情时代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定位、发展方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等重要问题,为继续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联席会”作为一个全国高校间交流协作的平台,充分践行了“交流观点,分享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共同发展”的宗旨。未来,联席会成员单位将继续凝心聚力、交流互鉴,共同迎接新时代的机遇挑战,共同探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创新发展。

(责编:付劲涛)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