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惠敏教授为我校师生做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12-04-12  作者:人文学院 宋祥博 点击量:

2012410日于人文学院202教室,伴着不期而至的第一场春雨,北京语言大学“跨文化系列讲座”迎来了本学期的第一讲,即总第三十四讲。这次有幸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学者金惠敏教授来为北语师生做题为“麦克卢汉与媒介生态学”的讲座。此讲座由校宣传部、人文学院比较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我校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李庆本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整场讲座金惠敏教授以阐释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信息(The media is the message)”为核心,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讲解:

首先金教授简要介绍了北美媒介生态学,他们强调技术在改变社会中的重大作用,但金教授追问“技术被深挖后究竟是什么?”,就此他认为尽管尼尔·波兹曼等北美学者与麦克卢比交流较多,但也有理解不够的地方,中国学者未必要按照纽约学派学者的理解去理解。接下来金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批判性观点,他认为媒介生态学的核心就是麦克卢比在Understand of media(《理解媒介》)中提出的“媒介即信息”,这是对西方割裂式思维的批判,如果执着于割裂式思维就则不可能理解“媒介即信息”。尼尔·波兹曼在《技术性垄断——文化向技术的投降》中说“每一种工具都暗含着意识形态的偏向”,他认为这里“工具成为一种视角(perspective)”。金教授从麦克卢汉媒介三阶段(口传、印刷和电子)的角度去分析,认为波兹曼只解释对了一个方面,其合理性在于“符号本身限定了你所看到的东西”。金教授认为在印刷文化中可以用视角主义,但在电子媒介中它便不再有效,而麦克卢汉本人提倡的恰恰是一种反视角,即反对西方哲学中主客体分离的认识论,他说“I have no point of viewI don’t stay in one position……I don’t explainI explore.(我没有观点,我不驻留在一个位置……我不解释,我探索。)”

然后金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他对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的理解:1、“媒介就是后果,不要把媒介单纯理解为工具”。每一种媒介介入社会后都会把社会塑造成不同的形态,如印刷术形成西方人喜欢探寻符号背后意义的性格,印刷文化推动了西方理性主义的发展(相对于印刷文化,麦克卢汉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听觉文化、交往文化)。2、麦克卢汉将对媒介后果的观察放在统一场论中。统一场论由物理学家海森伯提出,经麦氏创新后提出了他对统一场论的界定:1在一个统一场中各要素的作用不是线性的,先后序列的,而是“即时的”、“同时的”。2相互作用的方式是有机的、神经性的——身体的反应、瞬间完成的3有机性和神经性可用“感性”表示。3、麦克卢汉将“文学研究范式”引入媒介研究,麦氏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文学研究,是从美学角度出发(金教授认为美学讲感性,文学研究的核心是讲感受性)。有研究者明确提出“文学是麦克卢汉的家园”,麦氏深受诗人乔伊斯的影响,而乔伊斯倾其一生研究感觉。麦氏也称自己的研究是“应用乔伊斯”,即将乔伊斯通俗化,是乔伊斯感性方式的延伸。因此有学者认为麦氏的对传播学研究的最大贡献就是将美学引入了传播学研究。此外,这一学者还认为麦氏的第二个贡献是把人类学带给传播研究。对此金教授阐释道:人类学的核心是生活方式,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反现代性的一面——反现代性的工具理性、单一视角主义,人类学一方面是现代性的产物,与资本主义扩张有关,但其恰恰反对资本主义认识论和意识形态。它倡导原始社会中人类中的原始思维、整体思维,而不是呈现出被分割状态的文化。

接下来金教授为我们讲解了麦克卢汉的“听觉空间”。他引用麦氏的《媒介即按摩》一书中的原文,大意为“耳朵没有特定视点,我们被声音所包裹,音乐充满在空气之中,我们从来不说音乐飘荡在空气中的哪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任何地方听到声音,而不必有聚焦点,声音从前后上下左右传来,耳朵不需要限定。金教授认为媒介即按摩强调媒介是一种全方位的感觉,由此,他认为麦氏虽然称“I have no point of view(我没有观点)”,但事实并非如此,他是刻意避开观点来获得一种整体感性,从而从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角度反以印刷文化为代表的工具化、理性化(麦氏认为电子技术才是一种感性技术、全方位的技术)。

最后,金教授给大家讲解了麦克卢汉与老子、庄子的关系。老子在《道德经》中讲“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利”即“济”,“用”是“本身有用”,可以理解为“‘有’帮助‘无’发生作用”,老子认为“‘无’的作用大于‘有’”,随后金教授以空瓶子为例为大家做了具体解释。对于老子这句话,麦克卢汉通过英译“ We are help by what is not to use what is.”加以理解,认为“We shouldn’t distinguish is not or what is , everything you should is make them merged together.(我们不应该区分有无,你该去做的是使它们混合在一起 )”,麦氏接着说“电流正在使西方东方化,充实、区别、分割——我们西方的遗产——正在被流动、整体和浑融所取代。”可见,麦氏不特别强调道本身,他更强调“感觉性”,强调道与感觉的统一。庄子则是在麦氏所强调的“感性”中回复到“道”本身,而老子更强调“道”本体。因此金教授认为庄子位于老子与麦克卢汉之间,将二者沟通起来。由此金教授总结道“在与老庄的比较中,麦克卢汉的特点凸显出来,即浑然圆整的感性,而浑然圆整的感性正是媒介与信息的核心内容,这是理解麦克卢汉与媒介生态学的一把钥匙。”

参加此次讲座的主要为我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中外硕士生与博士生以及其它专业的学生。金惠敏教授以其渊博扎实的学术功底,融会贯通的学术境界使在座学生对“麦克卢汉与生态美学”这一论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在学术思维上深受启发。他亲切睿智的讲解引发了大家的积极思考,有同学就麦克卢汉与海德格尔的关系问题与金教授进行了交流。最后,李庆本教授结合自己的学术观点对金教授的讲座做了精彩深入的点评,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跨文化系列讲座自20085月开展以来,邀请了乐黛云、郭鹏、郁有学、马龙潜、丸川哲史、王德胜、杨慧林、陈炎、郭军、王新生、王岳川、王宁、Arthur Asa BergerJoseph M. Conte、宁一中、曹顺庆、董学文、P.H.Gobster、朱国华、李勤、Brendan Harkin、陶德民、刘悦笛、李怀亮、金元浦、张晶、刘小枫、陶东风、铃木贞美、吴子林、耿昇、郭英剑等中外著名教授学者前来讲演,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师生、各部门单位的热情支持和参与,形成了校际、中外的跨学科跨文化的学术交流。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