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北京大学潘钧教授谈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

发布时间:2015-11-02  新闻来源:比较所 靳慧卿 

  10月29日上午10点,跨文化系列讲座第65讲在新综合楼707会议室成功举办。北京大学日语系潘钧教授以“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从语言的临摹性讲起”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讲座由比较文学研究所周阅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陆薇教授、关立丹教授等老师以及比较文学专业和日语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潘钧教授首先通过对比“差一点没死了”与“差一点死了”、“差一点中奖了”与“差一点没中奖”等几组例句的意义,引发了大家的讨论,随后指出,语言所表达的不同意义与说话人的心理期待有关。潘钧教授由此切入,导入了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发展和理论基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三个主要基本理论:范畴化与原型理论、比喻与范畴扩展和意象图式。

  潘钧教授着重讲解了认知语言学中“象似性”和“识解”的深层含义。他对比分析了大量的日、英、汉语言材料,阐释了语言的“象似性”,并分别从文学作品的视角、时间的表达、移动动词的视点、指示词、同形词、感情形容词等方面说明了日、英、汉语在“识解”上的不同。最后,潘钧教授强调了开展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必要性:认知语言学有助于比较不同语言的差异和外语的教学实践;通过研究语言认知的规律,也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产生兴趣,甚至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周阅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突出强调了语言学研究与文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现场的老师、同学积极提问,热情发言,潘钧教授与大家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日本硕士留学生增井有希在发言中说,潘钧教授的讲座让她开阔了眼界,对于自己的母语也增加了很多认识。讲座在积极的互动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北京大学潘钧教授

主讲人——北京大学潘钧教授

 

比较所周阅教授主持讲座

比较所周阅教授主持讲座

 

日本留学硕士生增井有希同学与潘钧老师互动交流

日本留学硕士生增井有希同学与潘钧老师互动交流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