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湖北社科院院长宋亚平教授来我校做讲座

发布时间:2013-10-30  新闻来源:北语记者团 

  2013年10月28日下午,湖北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宋亚平教授莅临我校,在逸夫报告厅为大家带来“农业,想说爱你不容易!”的讲座。讲座由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郑承军教授主持,社会科学学院梁太富老师、石桂霞老师、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林方老师出席了讲座,我校本科生代表到场聆听了讲座。

  宋亚平教授,1957年生,湖北省赤壁市人,现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农村人物之一”,“改革开放30年,影响湖北三十人”获得者;1986年,获武汉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分配到湖北省委研究室;1988年,辞去公职,到南方务工经商;1993年,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出任中共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区委书记,陆续推行了包括五保合一、两推一选、干部打工等十四项改革措施;这个县级区已经实行了四年多的改革,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基层政治体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2004年1月1日,宋亚平调任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09年调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讲座中宋亚平教授首先介绍了产业结构调整给三农带来的新困境:农村务农主体偏向妇女、儿童和老人;农业生产要素流向城市;农业GDP的比重呈现出快速萎缩的趋势;地方政府把农业视作拖累和阻碍本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包袱。接着讲述了农业效益差不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由于农业效益差,涉农劳动不能脱贫,涉农投资不能致富,涉农财政不能增收,弄得大家皆视农业如陷阱,各种生产要素望风而逃,凋蔽与衰败便迟早要发生。随后解释了农产品价格严重偏离价值导致农业的衰败。农产品价格长期严重偏离价值,极大挫伤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导致农业弱势衰败和农村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然后提出了发展农业需要政府创新支持方式。最后总结了要科学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农业发展。科学运用市场经济这一只“看不见的手”和政策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综合协调与系统发力,坚定不移地从源头上放开搞活农业生产,从根本上调动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努力开创一个在繁荣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解决农民增收,在农民不断富裕的过程中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问题依旧十分严重。我们应该意识到解决三农问题不意味着仅采取一些短期应急的政策。应该从体制上深层次的改革。固然这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我们更应坚定不移的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别,逐渐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宋亚平教授深入浅出的讲座,给同学们提供了了解农业问题的机会,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激发了大家对当代中国国情的关注与思考。

image001

 

image003

 

image005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