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阅读季系列活动 -> 正文

汉语教师在海外:我在美国教汉语

发布时间:2012-07-10  新闻来源:牟世荣 阅读量:

20078月,我受学校委派,赴美国墨瑞州立大学(Murray State University)任教一学年。

墨瑞小城属于美国中部的肯塔基州,纬度与我国徐州、南京等城市接近,气候也较为相似,易于适应。由于地处美国中部,与东、西部发达、开放地区都有一定差距。这个地区的居民绝大多数是白人,非裔、亚裔、墨西哥裔居民占极少数。由于居民组成相对稳定,人口很少,因此这个大学城纯净的自然环境和友好、安全的人文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前的很多顾虑在我和女儿到那儿的第二天都烟消云散了。

回顾在墨瑞州立大学的教学和生活,对比国内的教学和生活,我感到有一些东西至今难忘,这些美好的回忆给我的工作经验、人生阅历增色不少。

(一)主动调整,游刃有余20079月,墨瑞大学开始在人文学院现代语言系设立汉语言及中国文化的两门学分课程(选修课),其中汉语课是一学年的课程,每周150分钟,星期一、三、五上课,每次课时为50分钟,考试及格可得2学分;中国文化课是一学期的课程,占2学分,每周150分钟,星期二、四各上75分钟。

基于这样的课程设置,我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些教学心得。汉语课每次课时只有50分钟,而且美国大学每学期一般只有1516周(包括期中、期末考试时间),与国内的教学安排差异很大。情况不同,就要主动改变。于是我把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环节等进行了调整,从我带去的教材中选出了最有用的话题、语法点和词汇,简写、改写了课文内容;对课堂教学的常规环节如复习、引入、操练、预习等也视学生掌握情况、语言内容的难易程度、课堂教学的进度、学生的反映和需要等进行了调整,因地、因人制宜,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选修汉语课的学生不仅有墨瑞大学的学生,还有社会上的人。多数在校学生选修这门课的目的是学习最实用的汉语口语,希望以后去中国留学能进行简单的生存交际(exist communication;校外选课的学生主要是对汉字感到好奇,想学习一点儿汉字的书写。这样,课堂教学时我以口语训练为主,以满足多数学生的需要,同时也将汉字书写田字格纸打印出来,发给对写汉字感兴趣的学生。

我已有20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这些调整和变化对我来说不棘手,也不困难。我的感受是,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教师首先要上好每一堂课,让自己精彩的教学内容和精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风采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觉得学有所值,这样才能在项目的初创阶段迈出坚实的一步。

(二)面对挑战,赢得信心。中国文化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国当代社会及中华文化。这门课的授课内容不深,但是要求用英语授课。完全用英语教学,而且是教中国文化课,我没有这样的教学经验(只是零星地给美国访学生开过讲座)。面对完全没学过中文、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了解不多的美国学生,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我无疑是一个挑战,尽管我具备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这门课备课量相当大,每次课前我不仅要查找、阅读很多资料,选择有用的打印、复印发给学生,还要在课堂英语表达上狠下功夫。在教学环节和方法上,我主要采取互动的方式,如课堂讨论、小组活动、问题解答、个人汇报等。同时在春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我适时在课堂上举办了一些小型的活动,如包饺子、教写汉字贺年卡、播放中国人庆祝节日的视频等,让学生参与和感受中国的节日习俗和气氛,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生活。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联系我在期末考试前的问卷调查结果,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欢迎,我也因此赢得了信心,获得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三)创造机会,吸引生源。在国内教学,教师的工作比较单纯,就是上好自己负责的课程。而在墨瑞大学,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还要独自做好与自己的课程有关的诸多工作,其中宣传汉语课、中国文化课,保证每学期的生源数是重点要做的工作,这对我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根据我的了解,汉语及中国文化课在美国东西部发达地区已经推广得很好,各种层次的办学机构选学汉语的学生人数每年稳步增长,因此生源在那些地区已经不是问题。而在美国中部一些欠发达地区,人们的观念、视野等仍相对保守,还没有意识到汉语热的急剧升温。在墨瑞大学,选修西班牙语课的学生数一直占外语类课程的绝对多数。要想吸引学生关注中国、关注汉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这个项目开始实施的前期,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在墨瑞大学工作期间,我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宣传中国文化和汉语。我尝试利用学生选下一学期课程的时机,发放、张贴自制或下载的有关中国和汉语的图片,明确显示汉语课和中国文化课的存在;举办中国电影周,积极参与和宣传中国电影、中国文化;在校报上发表文章“Beijing, the three colored Olympics”,将2008北京奥运会与中国文化点结合起来,加深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和北京奥运会的理解,让中国文化的精髓逐渐渗透到美国人和社会中去。

(四)校外宣传,挖掘潜在生源。宣传工作除了在校内开展以外,还要尽可能地向校外延伸。由于在墨瑞小城的高中读书的高三毕业班学生中有一半将进入墨瑞大学学习,这是一批潜在的生源。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文项目,我设法联系上了一所高中的校长,参观了那个高中的日语课堂,并走访了高三毕业班,给他们发放了自制的课程宣传图片,与学生们进行了简短的交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参加墨瑞大学为各中小学教师举办的中文工作坊“Chinese Workshop,并举行了小型演讲“The Development of TCFL(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发展)”,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宣讲对外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春节期间,结合女儿所在的小学举办的活动,给美国的小学生准备了中国的饺子和中国茶,在课堂上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分享传统节日的气氛。

(五)了解不够,亟需拓展。其实,在美国中部地区,人们对中国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有的人对中国的知识几乎是空白;他们的中小学教师表示,他们的学校想开设汉语课,但是这样的愿望不得不因为缺乏师资而落空,他们也没有渠道找到合适的老师。这样看来,汉语及中国文化课程在美国中部的发展空间是很广阔的。我认为每一位汉语教师,乃至每一位中国人都是中国文化的承载者和宣传者,成为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民间文化交流可以从小处着手,在不经意间将中国文化的枝叶播撒开来,让美国人感受到真实、鲜活的中国文化。我受交通、时间等的限制做得还不够充分,有待后任者进一步拓展,这也是发展中文项目的重要途径。

总的说来,我在墨瑞大学九个月的工作时间里,从开始的担心到逐渐适应,再到找到感觉进入角色,我尽了自己的最大力量。经过过去九个月的努力,墨瑞大学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取得了初步发展。我虽然已经离开了那个岗位,我仍然会关注它,并衷心希望它这枝幼芽般的新生事物茁壮成长。

牟世荣老师美国墨瑞州立大学任教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