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阅读季系列活动 -> 正文

汉语教师在海外:对外汉语,挚爱一生

发布时间:2012-07-10  新闻来源:记者 李岁竹 阅读量:

安静的周六早上,终于约到了百忙之中的陈若凡老师。曾经无数次想象这位老师的模样,气场,却都不如亲眼一见。亲切、干练,是陈若凡老师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工作出色,三度出国

1989年到2012年,陈老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已有二十多个年头。这二十多年里,陈老师既在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留学生课程,也曾三次被派往国外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可谓是经验丰富,资历颇深。

1994年,已有五年工作经验的陈老师第一次到美国密执安州参加为期一年的交流项目,从事对外汉语助教工作。如果说这次出国是陈老师对外汉语教学的一次体验和热身,那么20082009年这一次就是正式的出国教学了。2008年,陈若凡老师前往美国俄亥俄大学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当时北语和俄亥俄大学的交换项目刚刚建立,所以陈老师也是北语第一个派去的俄亥俄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师。陈老师介绍到,在这次的项目中,汉语是作为一门外语——类似公共选修课的课程来进行设置的。一周有四个课时,共四个年级,陈老师负责教授一、三年级。

中外文化差别大是每一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陈老师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尽量消除文化差异对学习语言造成的障碍和影响,俄亥俄大学在汉语课之外每周都会举办一次文化活动,中国书法、电影、饮食等有关中国文化的方面均有涉及,以此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以便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汉语。

陈老师的三次出国经历中,较其他两次有所不同的是去新西兰。20012002年,陈老师受国家汉办委派去新西兰做中小学部分的汉语顾问。当时在陈老师所在的学校共有日本、德国、法国等五个国家五个语种的工作处,如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等。作为一名汉语顾问,陈老师主要负责学校汉语教学方面的监督、考察,组织研讨会等等,并且与中国驻当地使领馆打交道获取政府支持,也负责组织、参与一些文化活动如国际文化周等等。用陈老师的话来说,相比于以前的对外汉语教师工作,这次做汉语顾问是一种新的挑战,从这个角度、这个工作岗位上做一些管理工作,传播中国文化,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

感触:国外教学与国内教学的不同

虽然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但工作在国内还是国外二者是有很大不同的。陈老师对记者说,在国外教学和在国内最大的不同就是国外面对的是一个国家的学生,学生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用这个国家的语言进行解释清楚并不难,但是在国内教学,面对的是十几个乃至更多国家的学生,他们的母语不同,教学时就相应地会有难度。从这一点来讲,国外教学比国内教学似乎更容易一些。

然而国外教学毕竟是在国外,用陈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你在别人国家教课,你得适应人家”。她介绍道,在美国上课时,老师第一堂课就要把这个学期的整体安排告诉学生,比如考试时间、出勤等活动在综合评定分数中所占百分比等等;每一天的Schedule 也要提前告知学生。美国学生的法律意识很强,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关系到个人的综合评定,因此他们对分数非常看重。这是每一位在美国的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注意的。陈老师说,在国外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我们不仅要专注于传播自己国家的文化,同时也要注意适应别的国家的规则,我们的方法换了国外环境要行得通。中外观念不同,因此绝对不能照搬国内的模式和经验,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在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被问及最有感触的教学经验时,陈老师很肯定地说,教学中很重要的是经验的总结,教学必须要经过实践,因为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国外工作充满挑战,因其教学对象变化太多,则更要不断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及时作出改变。陈老师在新西兰做汉语顾问工作时,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还不是很完善,政府的重视程度也不如现在。陈老师负责参与教材制作,认为在注重教材趣味性、用录音、录像保证教材生动性的同时,把汉语作为一门外语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编写教材的人不一定是中国人,甚至不一定懂汉语,但是要懂得语言教学方法,这样的编写者与汉语为母语的人合作,就可以编写出优秀而实用的教材。这也是陈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

1989年学业完成后,陈老师选择了对外汉语工作,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她表示会一直坚定地在这条职业道路上走下去。

陈老师很享受对外汉语教学这份工作。在新西兰做汉语顾问时,她为传播中国文化、辅助对外汉语教学所做的管理工作,相比于以前的工作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当时日本政府对日语对外教学很重视,支持力度也很大,而汉语传播、教学力量在那时还很薄弱,教材、教师等资源都比较缺乏。陈老师在教学督导工作之余还会办一些journal,当中涉及各国文化、各校汉语教学情况、教学辅助材料等等。虽然那时候材料还很少,国家支持的力度不如现今,陈老师从教师到顾问的角色转变也使她适应了不短时间,然而她还是真心地认为这是一份有趣的工作,深深地爱着这份工作。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使人有一种成就感。陈老师当时选择这份工作主要是出于兴趣,觉得和外国学生打交道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工作多年之后,这份心情也由心情转化成为深深的爱。学习汉语的许多学生都是零起点,看着他们一点点学会汉语并渐渐说得流利,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心中最高兴的事。陈老师工作二十多年,接触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在与学生的关系方面,她说:“我们之间既是朋友也是师生。周总理曾说,‘外事无小事’,我们作为中国的汉语教师,出去教学代表的是我们国家,因此我很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工作这么多年,陈老师明显地感受到国家在这方面所投入力度的加大,她对此也感到非常欣慰。陈老师非常希望中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能发展地更好,在北语五十周年校庆之际,她还建议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全世界知道北语的优秀之处,这样的工作应该延续下去,北语要发展自己的特色,成为国际知名的学校。

陈老师坚毅的眼神透露着对北语的信心,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传播发展的信心。弘扬中国文化、传播汉语的道路还很长,期待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陈若凡老师在美国俄亥俄大学任教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