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史钩沉 -> 正文

旧事重提

发布日期:2010-12-09  作者:鲁健骥 点击量:

我校语言教学研究所成立时,开了个座谈会,让大家给研究所“支支着”。我当时也被邀请参加。记得我的发言主要讲了一个意思:要办出特色。我举了一个例子:西四西南角上有个包子铺,是就着别家的后墙接出来的一间门脸,里边好像只有三张桌子,只卖小笼包子和炒肝,可生意十分红火。那时,我周末回家,西四是必经之路。每次从这家包子铺经过,店里的三张桌子,都坐得满满的,每个人后边还有两三个人等座儿;外边还排着长队,等着买包子。那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店,生意红火的奥秘,就是卖出了特色。有个比较。近在咫尺的一家大饭庄,是京城‘八大居’之一,也许是为了便民,开了一间小吃部,也卖小笼包子。论门脸,五开间的大店堂,大玻璃窗,比那小店气派多了,可在卖包子这一点上,居然卖不过那家小店,你说怪不怪ς

当时,在座谈会上,我说,这就是特色的力量。我们办研究所就得这么办。人家都讥笑语言学院(那时还没改名)小,没有老学校那样的名气,学科单一。我们的研究所刚一开办,规模也不会很大(但似乎比二十年后的今天还要大些),但只要有特色和优势,就会在学术界站住脚跟,就会在这一点上超出老校、大校、名校。与其说些麻醉自己、误人误事的大话、空话,不如脚踏实地,做些能实现的事。

前几个月,在报上读到云南大学党委书记的一篇短文,说是云南大学的条件办不成全国一流,但是,云南大学有六个专业,是全国领先的。那么,就要集中力量巩固这六个专业,发展这六个专业,保持国内一流。读了之后,我实在佩服这位党委书记实事求是的精神,我觉得这才是办学之道,一定能办出光彩来。今夏去昆明讲学,听云南大学的老师讲,该校的民族学专业在几年之内连上几个台阶,现在已经拿下了博士后流动站。

看来,学校的名气,主要不在规模大小,而要靠特色,靠教学的高质量。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取得共识,学校的特色才会显现。

那次会开得很简朴、务实。当时既无身披大红彩带的漂亮礼仪小姐,也无各级有关无关的领导莅临指示,只是摆了一点花生瓜子之类,最高级的招待不过是橘子。临到开会,忽然说还没有茶叶,赶紧派人去院办领取,派去的人很快带着茶叶筒回来了,说是到了院里,副院长彭伯勋同志知道了,说:“为一点茶叶,还要批来批去,算了吧,就把我这筒茶叶拿去!”(原载《霜叶》,20023月)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