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积跬步行千里:艺术学院举办首届科研教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04-20  新闻来源:艺术学院 

4月16日,艺术学院首届科研教学研讨会在逸夫楼报告厅成功举。学校教务处处长王瑞烽、科研处处长张健出席会议,学院名誉院长杨晓阳,学院党总支书记陈霞,副院长刘山花,党总支副书记王杨,副院长史大鹏以及学院教师20余人参加会议,6名教师做主旨发言。本次研讨会经过精心筹备,目的是在学院平稳度过初创期、进入内涵发展之时,进一步凝心聚力,提升学院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推动学院事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党总支副书记王杨主持研讨会。她首先介绍了艺术学院6年来发展的总体概况和举行本次会议的主旨,重点介绍了学院科研方面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负责教学的副院长史大鹏介绍了学院教学发展的总体概况,并就如何实现北语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新文科理念下如何发展艺术学科等提出自己的思考。


在主旨发言阶段,学院王艳莉教授、丁予茜副教授、梁文斌副教授、姚紫津老师、许浩老师、杨东谕老师依次发言。王艳莉教授分享了艺术学科教师的科研规划和她个人在项目申报方面的宝贵经验。丁予茜副教授作为绘画专业教研室主任,对该专业的总体教学构建、“专业+X”的艺术教育模式、“四横三纵”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的理念进行了介绍。梁文斌副教授立足教学实际,提出应该加强高校书法专业的学术导向,本科阶段应着重在技法教育,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术规范训练。姚紫津老师作为音乐专业青年教师,为自己的科研生涯做出了“积跬步千里”的规划,认为平时的教学中只有不怕麻烦,勤于思考创新和积累,才能在教学的基石上生长出科研的成果,成长为教研俱佳的人民教师。许浩老师从自己开设的绘画造型课入手,对北语绘画专业学生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针对学生基础不过硬、对专业认识有限的问题,应帮助学生巩固专业基础,不断强化专业意识,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展览活动。杨东谕老师从写生课教学实践出发,认为艺术专业老师应把重心放在创作上。

    在聆听了老师们的主旨发言以后,教务处处长王瑞烽讲话。他肯定了艺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对学院承担全校美育教育、服务全校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表示感谢和祝贺。他对目前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目标和相关政策进行了介绍,并对艺术学院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认为,艺术学院应继续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之路,密切关注国家发展战略,与中华文化走出去、国家软实力提升等战略密切结合,加强面向留学生的艺术专业建设,并在承担全校的美育教育、通识教育方面继续发挥作用。


科研处处长张健在发言中说,近年来,艺术学院对全校的科研贡献率排名持续增长,不断产出科研成果,但在项目申报方面相对薄弱,仍然需要不断努力。张健处长传达了国家科研方面的整体政策和精神以及今年学校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等,并表示科研处会继续大力支持艺术学院的科研工作,为老师们申报项目等工作提供周到的服务保障。

艺术学院副院长刘山花肯定了老师们对科研与教学工作的深度思考,认为此次科研教学研讨会达成了举办的初衷和目的: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借鉴,促进教师之间艺术思想和教学理念的碰撞,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促进提升理论研究的深度和艺术创作、艺术表演的高度,进而推动艺术学科整体的发展。她还传达了刘利校长在2021年全校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内容和精神

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陈霞表示,这次研讨会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中央及学校有关教学科研的精神,会议开得有准备、有内涵、有实效。她鼓励艺术学院全体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视野要宽、行动要实、思维要新、成果要精”。今后学院将加强顶层设计和引领,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与交流平台,为老师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杨晓阳发表讲话。他说,老师们的发言朴实而言之有物,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他提出,今后艺术学院的老师们要更加提升专业水平,创作、科研和教学都要抓,学院要有打造“名师”的意识和行动;他也勉励老师们都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都要有过硬的创作能力。


会上,与会嘉宾和领导为学院2020年度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

艺术学院首届科研教学研讨的成功举办,在艺术学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会议实现了教学和科研的互动,推动了三个专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激发了老师们爱岗敬业、投身科研和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将会为教师成长和学院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