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北语博士生荣获“第九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

发布时间:2021-09-30  新闻来源: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9月18日,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的“第九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我校罗卫东教授指导的博士生王英霄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在线上汇报论文《卫姒簋的自名修饰语研究》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卫姒簋》为豆形簋(请参见下图),其铭文为“(卫)始(姒)乍(作)AB(疑难字A、B请参见下图)(簋)”。簋前修饰语有表示特征、饮食、荐献、祭祀、媵嫁等多种类别,《卫姒簋》中的A字表荐献义;B字为“深”的简写,其顶部形或为倒置器皿的构件的一部分,或为羡符“—”。“深”“覃”“寻”三者关系密切,“深”有“温”义,卫姒簋的自名修饰语意思即为“盛放荐献熟食/温食之簋”。

字形A 字形B      

“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提倡以问题为导向,避免综述与书评;以学理为方法,避免空议与漫谈;鼓励基于原典理论著作或前沿学术视野展开的扎实研究。此次论坛共收到全国(含港澳台)高校博士生263份投稿,经过评委专家的匿名评审,从论文的创新性、研究意义、论证的科学性、写作水平四个方面综合考虑,择优选出50篇论文参加此次学术论坛。论坛设有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非遗、民俗学等八个分组、十个分会场。每个分会场评出一篇优秀论文,王英霄博士生《卫姒簋的自名修饰语研究》一文与来自中山大学(两篇)、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的十篇论文,被评为此次论坛优秀论文。

中山大学“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自2012年举办以来得到全国众多高校中文学科师生的关注,论坛促进了各高校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提升了大家的学术能力。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