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各国留学生热议习近平主席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贺信

发布日期:2023-12-01  作者:汉学与中国学学院 点击量:

11月24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深刻阐明了中国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贺信在我校各国留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11月27日下午,我校汉学与中国学学院组织召开了习近平主席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贺信学习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马铁石(线上参会)、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李萍、副院长牟世荣、副书记陈蕾、国际学生办公室主任王术昌及青年教师代表于洁、韩立冬、冯逸然、王富丽出席了座谈会,来自德国、墨西哥、委内瑞拉、印度、亚美尼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留学生代表及中国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学院副院长李萍主持。

首先,李萍副院长带领同学们一起研读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随后,在座师生围绕习近平主席的贺信,联系学习汉学与中国学的重要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来自墨西哥的留学生路易斯同学表示,中国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以前在墨西哥接触中国文化的渠道有限,很多人不了解中国,但当来北语学习中国学后,深深的喜欢上了中国的历史和语言。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世界应该有更多的人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关注中国并研究与中国相关的知识。

委内瑞拉留学生代表李鸥娅同学在我校汉学与中国学学院学习国际关系专业。她在学习中发现中文和西班牙语有共通之处,对学习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越来越喜欢这里博大精深、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北京语言大学为留学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开设了不同语种的课程,鼓励各国留学生在学习中文和研究中国的同时,也了解各国语言及文化。大家在平等交流、互学互鉴的基础上,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来自亚美尼亚的苏珊娜同学感慨道,来北语学习汉语给了我们学习古老文化和知识的宝贵机会。虽然汉语是一门很难的语言,但是并不能减弱我学习的热情。我也感谢学院和周围的中国朋友们为我提供的帮助。

来自德国的韦玫霖同学学习中文三年,在学习之余特别喜欢与中国人交朋友。她认为,很多欧洲人在学习中国学之前无法理解中国为何能发展得如此之快,欧洲各国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当代年轻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研究中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充满了魅力,中西方应该有更多交流和碰撞的机会,相信这一定会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

来自印度的山惠同学提到,要了解一个国家,除了要学习语言必然要学习其背后的文化。随着网络的发展,未来我们希望开辟更多渠道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薛皓哲同学认为,北京语言大学开设汉学与中国学学院,能够让更多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文化、历史、社会、宗教、哲学等,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感兴趣。

来自中国的郁佳雯同学提到,学习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同学们增强了传播汉学与中国学的信心,大家决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努力了解各国文化,为讲好中国故事,消除文明隔阂贡献力量。

马铁石书记表示,学习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更加认识到汉学与中国学学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任重道远。我院将以贺信精神为指引,努力做好汉学与中国学相关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牟世荣副院长表示,中国学是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当下最热的学科之一,包括中国语言、文化、社会、哲学、经济、政治等内容。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全世界研究中国,是为了世界共同发展。留学生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未来将对人类文明互鉴、合作共赢贡献力量。

陈蕾副书记对中外同学们参加此次座谈会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在中国学习期间多观察、多体验,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汉学与中国学学院也会为大家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同学们多元化、全面了解真实的中国。

李萍副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中国学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汉学与中国学学院作为国内高校首个以汉学与中国学命名的教学科研机构,将秉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不断推进中国学研究,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发展、创新贡献更多智慧力量。她对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在北京语言大学这所培养汉学家的摇篮里,努力学习中国学及相关知识,成为联通中国与世界、融通中外文明的桥梁与使者,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责编:王隽毅)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