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了解党和国家关于促进就业的方针政策,6月28日,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就“如何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行了深入学习与探讨。本次会议由支部书记王雯同志主持,支部成员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背景意义、核心内涵、重点难点、探索路径四个方面进行学习分享。
会议首先回顾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二十大报告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关于就业的重要论述,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关键。因此,必须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性。在理解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核心内涵时,需要从“高质量”和“充分”两个关键词来分析,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就业、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就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有效应对各种压力挑战。同时,会议也指出了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包括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青年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等。
随后,大家共同学习了一系列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路径探索。首先,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继续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其次,要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制造业盈利能力和从业人员收入水平,扩大服务业就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就业增长新动能。第三,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要加大全社会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第四,完善劳动力市场配套制度,统筹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企业发展,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特别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补齐有关法律短板,促进灵活就业更加有序、更可持续、更高质量发展。
最后,支部同学就本次主题学习进行了心得分享。
孙嘉黛表示,在本次学习中,整体了解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坚持就业优先。现如今就业形势严峻,这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作为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提升综合素质,除了专业能力,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软实力同样重要,我们应注重全面发展,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同时还有增强获得感,就业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作为学生党员要摒弃“等靠要”思想,树立主动就业意识,不盲目追求高薪,要结合个人兴趣和长远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同时积极关注“三支一扶”等就业政策,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王雯表示,首先,我认为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仅仅是指找到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能够充分发挥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其次,高质量充分就业也需要我们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同时,还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作为研究生,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就业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颖表示,就业不仅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更是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基础。高质量就业体现了劳动者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硕士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命题的战略意义。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提升教育质量与职业技能培训密切相关,通过培养创新型和高素质的人才,可以有效提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这种教育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更加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即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如何优化教育体系,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为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支撑,从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刘雪林认为,当下就业情况严峻,未来的就业需要更高技术和更高质量的工作。这不仅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和技术发展,对自己而言,就需要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此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