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北语中国道路大讲堂第二十五讲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4-10-30  作者:国际关系学院 点击量:

2024年10月24日下午,中国道路大讲堂高端讲座第二十五讲在北京语言大学教三楼300成功举办。此次讲座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正毅老师,他演讲的主题是“大学课堂与知识框架的构建”。本次讲座由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北京市高教学会国际政治研究分会协办,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出席并主持。

王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主任。王教授作为国内IPE研究的领军人物,对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会学生以热烈掌声对王正毅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1BE5DB

随后,王正毅教授从大学课堂特别是本科生课堂的意义,读书的意义以及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进入大学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形成并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等角度为大家进行了系统讲述。同时以“大我之书”和“小我之书”为着力点,从自身认知和经验角度为大家介绍了包括但不限于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经典著作。由点到面、从古推今,王正毅教授以其博学、全面、深刻的知识为大家编织出关于大学课堂和建立知识框架的系统之书、逻辑之网。

对于大学课堂的意义,他认为“大学课堂对于每个单个个体的重要性在于能不能帮助你塑造知识框架,而这个知识框架它将决定你毕业以后对待个体、社会以及对待外在世界的塑造,实际是一种精神塑造”;对于读书之意义,他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再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再到马汉的《海权论》等,凡此,皆是为了论证以读书认知世界的重要性;关于大学可以做什么,王正毅教授认为“除了课堂,我们还需习得两类工具——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这均是我们更好地认知世界,形成自身的知识框架的工具”。

132B7F

在最终的交流问答环节,学生们积极提问,让王正毅教授再次阐发其深刻观点,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和实用性的建议。如关于大学对本硕博学生培养模式的阶梯性和渐进性方面的问题,他认为“本科生主要是掌握基本概念及基本的范畴而非研究过程;硕士生则需要接触相关基本概念的经典性著作和文章;而博士生就是对基本概念以及社会现实变革提出挑战以及探究未来的可能性”。面对当前国际政治学科量化趋势的问题上,其通过浅显易懂的数学上的“回归分析”向大家阐明定量研究并不能完全阐释很多国际政治议题,作为有无限可能性的新时代青年,应该懂新方法、新技术,然后才谈得上选择。

177A2C

王正毅教授的讲授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在有限的时间内,他竭尽所能地为同学们梳理脉络、直击要害,带给国关学子们无尽的思考。讲座结束后,仍有大量学生在自身兴趣和困惑的驱使下与老师进行深入交流,舍不得离去,王老师也非常耐心地为大家答疑解惑,讲座效果可谓爆棚。

(责编:陈思远、田茜)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