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我校中国本科生思政课课堂,顺利组织学生完成校内外社会实践系列教学活动,收获实践教学基地和参与学生的一致好评。
北语学生赴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怀柔区渤海镇四渡河村参观考察
北语学生赴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昌平区南口镇羊台子村参观考察
学生参观我校校医院中医科并体验中医文化项目
陈霞教授分享艺术学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互鉴的成果并带来中外学生的艺术表演
高立群教授介绍语言康复学院的发展并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
王利伟馆长引导学生参观校史馆
语言科学院王莉宁教授向学生介绍语言保护中“与时间角力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青年,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之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社会实践课程获得北京市优质课程基础之上,继续凝心聚力挖掘自身特色,打造出“思行京华”课程品牌,引导学生在“立足北语行走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放眼复兴致力创新”践行新发展理念、“关注民生瞄准幸福”助力美好生活,三大方向上做好调查研究。
2024年10月,为充分发掘校内的思政育人资源,在学校大思政工作框架之下,首批校内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启动,语言科学院、语言康复学院、艺术学院、校史馆、北语校医院中医科5个校内单位的专家老师为学生带来了10节精彩纷呈、体验感十足的社会实践课程。实践课旨在引导学生立足北语特色,领会校内各单位的事业发展与服务国家战略之间的关联,了解北语各学科的前沿成果,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课程目标是坚持把政治摆在首位,突出思政引领力,体现北语优良传统;唤起学生传承北京语言大学历史使命和红色基因的自觉,主动思考如何结合自身专业和人生规划,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和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2024年11月24日,组织部分学生分别赴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昌平区南口镇羊台子村和怀柔区渤海镇四渡河村进行学习考察。在羊台子村,党委书记林艳为我校师生介绍了该村如何结合村的实际情况和特色,积极探索乡村文旅新生态模式,并对有意扎根乡村创业的大学生们表示真挚的欢迎。近年来羊台子村不断总结发展定位,注重抓住新机遇,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山路特色,打造京郊山地自行车骑行胜地;热心吸纳知识创意人群进村,为村庄带来新的功能变化。同学们与林书记的座谈气氛活跃而热烈,会后林书记带领学生参观村史馆和村容村貌,同学们们积极性颇高,还有学生现场对林书记进行了采访。在四渡河村,接待北语学生的正是北语校友,他们的乡村文旅创业项目在四渡河成功落地,项目为该村带来了实际收益,拉动当地休闲度假旅游产业,也拓展了特色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团队学生以自身创业的火热实践为参观学生上了生动一课。同学们在四渡河举行了座谈,参观走访了“新兴青年筑梦空间”“童心港湾”等特色空间,也实地走入农产品直播间一探“带货”的究竟。
学生与羊台子村林艳书记座谈
学生参观四渡河村农产品直播间
一个个好奇的问题、一条条学生主动发来的好评信息,反映出我校大学生对于参与社会实践的浓厚兴趣,通过活动大家得以窥见到社会舞台的宽广。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勉励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大学生上好社会实践“必修课”、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将进一步做实、做好、做精思政社会实践课程,用心打造具有北语特色,符合学生需求,更能引领青年精神的社会实践课程品牌。
(责编:陈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