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汉语进修学院2017春季成都语言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7-05-18  新闻来源:汉语进修学院 

 5月12日晚,汉语进修学院高级进修生、专科生、高研生组成的实习团与带队老师一起,经过20多个小时的颠簸劳顿,顺利回到北京,圆满结束为期五天的2017春季成都语言实践活动。

5月9日上午,同学们还未完全从20多个小时长途列车的非凡经历中回过神来,便分坐两辆大巴车,直奔成都之行的第一站黄龙溪古镇。黄龙溪古镇有着2100余年的历史,目前镇内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3万多平方米,已有300余年的清代穿逗式木结构建筑依在,雕刻精美的栏杆窗棂仍留着旧时的古朴风格,石板路,飞檐翘角,都令人赞叹。现在这里商铺鳞次栉比,没了昔日的宁静。同学们漫步穿行于古镇上,汇于熙嚷的游人间,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他们看,他们问,他们听,用鼻子去嗅一嗅,用手摸一摸,这座古镇进入这群活力四溢的年轻人的感觉、记忆,小巷、古寨门、古码头,还有滚着油花溢出炒豆豉香的大铁锅。有同学说,我以后还会再来,其实他以前已和朋友来过一次了。

1

次日,实习团前往成都之行的第二站闻名中外的乐山大佛。大巴车上,同学们认真聆听导游的讲解,对海通法师为建大佛敢于与贪官抗争的故事听得入迷,明白了海通法师“自目可剜,佛财难得”之义。无论在江上远观大佛,还是爬到山上与大佛近距离接触,都让学生们真实感受到这座已历千余年世界上最大的石佛像的端庄、雄伟、壮阔。几位来自印度的同学其喜悦、幸福之情更是难于言表。

图片1

第三日上午,实习团师生满怀欢欣、期待抵达最为精彩的第三站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来成都之前,各班同学都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对所有实习项目做过相应准备,查阅资料、图片、视频。听了导游的介绍,同学们对大熊猫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当大家与大大小小的大熊猫们面面相对时,喜出望外!只见,一只只大熊猫或独自漫步,或三四只在一起玩耍;或一步步往树上攀爬,或悠闲自在地蹲坐在枝桠间。一幕幕令大家乐不可支,留恋难舍。可爱啊,大熊猫们!返回的路上,学生们仍热烈交流着他们在熊猫基地所看到的、想到的。

图片2

当日下午,实习团的同学们乘着观赏大熊猫后的余兴,参观了杜甫草堂。想当初,杜甫在草堂生活不满四年,但那之后,经过1200多年的历史培育,草堂已成了蜚声世界的文学圣地。在花溪、柴门、杜工部祠、茅屋等处,都留有同学们活跃的身影。他们边看、边思、边问。“杜甫在草堂生活期间那样贫穷,现存的建筑、花草树木、池塘溪水也太奢华了,这是为什么?”老师告诉学生:杜甫本人爱国、忠君,忧国忧民,符合统治者的需要。草堂自唐代之后不断被重建、扩建,才有了今天的规模,现存建筑群主要是清代重修保留下来的。加之深受杜甫影响,历代文人对草堂文化的丰富与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杜甫草堂已远不是杜甫一个人的事了。

图片3

在回京的列车上,老师问同学们“实习收获了什么有同学说:“美食、美景、美女”;有人讲:感受到了乐山大佛的宏伟气势以及悠久的历史;还有的说:学到了一些四川话,比如‘要得’、‘咋卖’还能听出他们分不清n’、‘l’”;也有人说:“听了四川话,我还是觉得普通话更好听!”;一个同学告诉老师:“我最大的收获是深深地尝到了友谊的滋味儿。我要好好写2500字的实习报告”。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