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至20日,汉语速成学院速成系的一百五十余名留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赴上海、苏州、南京等地进行了长途语言实践活动。
长途语言实践的主要目标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行中学”、“游中见”,即在旅行途中进行语言学习与实践,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加深对中国历史与现状的了解。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速成学院院系领导与老师在总结以往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对活动路线与日程再次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与设计。老师们行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比如根据行程和学生的语言水平设计了不同的问题单和采访单。问题单里将近100道题,涉及本次活动区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多方面信息,需要学生自行通过上网或看书找到答案。采访单根据各等级学生的语言水平制定,包含采访的基本内容,学生可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目的在于运用所学知识与当地人进行沟通与交流。旅途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团队合作的精神,圆满完成了采访任务,在大巴上的抢答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抢答和采访这两项任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上海、苏州、杭州三个城市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锻炼了汉语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长途语言实践的趣味性。与此相呼应的是,辛勤付出的老师与可爱可亲的学子们之间深厚的师生情,本次语言实践活动恰逢速E1班班主任黄柏林老师的生日,E班同学们一路精心安排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每位同学戴着一个黄柏林老师的头像唱着生日歌缓步围绕到黄老师身边,此种幸福又岂能用言语表达呢!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上海,无论是博物馆里的奇珍异宝还是南京路的繁华热闹,无论是城隍美食的色香美味还是浦东高楼林立的现代街景,上海的一颦一笑,一动一静都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弄堂”、“石库门”这些文化色彩浓郁的名词,也越来越生动立体地展现在了学生们的面前。新旧城区的穿梭也仿佛带着他们真实地经历了上海的发展变化。而来到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的西塘,小桥流水人家的细腻让同学们感觉到了与上海都市文化的强烈反差。走在静静的巷子里,闻着桂花糕的香气,听着店家的吆喝,看着旧屋中的老妪出门招呼,这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安静,恐怕是来自异国的同学们第一次经历。学生们拿着相机不停拍照,记录灰白建筑的素雅,记录老街屋瓦巷柱的沧桑,记录石桥流水的安逸。参观西塘也带给同学们深深的思考,古老传统与现代流行的冲突、简单手工与商业化的冲突如何在社会的进步中达到平衡和和谐。参观狮子林时,苏州园林的精致和变化,让同学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江南的私家园林的艺术和美妙,狮子林假山的趣味让同学们流连忘返。在苏州丝绸厂,同学们不仅见识了从蚕变成蚕丝制品的全过程,还饶有兴致地体验了丝绸制作的第一步,手中的根根蚕丝放佛串起了中国5000多年的丝绸史。南京中山陵的状况给同学们无限的遐想,昔日民国的辉煌和繁荣,“孙中山”先生思想的进步火花也不断地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语言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汉语速成学院迟兰英书记曾提出了“深度游主题学”的活动思路,即避免浮光掠影式的浅层游,在一地一处深入探访,全方位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经济、民生等多方面情况。为此,刘长征院长和留学生办公室戴恩发老师共同带队踩点,进行实地考察,并综合考虑多项因素,为语言实践活动顺利成功的完成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历时五天的长途语言实践活动很快就在欢声笑语与依依不舍中落下了帷幕。这次语言文化之旅既深化了同学们对中国江南地区历史文化的了解,又提高了他们的汉语水平,同时还增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谊,成为学生们中国留学生活中一段美好而难忘的经历。

合影

合影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