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负责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怀亮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关于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思考”的讲座,这是由校宣传部和人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跨文化系列讲座”第二十四讲。
李怀亮教授首先提出了中国的文化产品是不是应该“走出去”,如何“走出去”,走到哪里,走到国外是否受欢迎,以及“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不是真的具有普遍意义等问题,言简意赅地点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
接下来,李怀亮教授用大量的数据阐释了文化贸易在当今社会的巨大影响。虽然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影响已经很大,但是作为核心层文化产品的电影、音乐、图书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却极为有限。李怀亮教授信手拈来,举出前段时间在全球热映的影片《阿凡达》的例子,一个影片缔造了一个电影史上票房的奇迹,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国际三大通讯社之一的英国路透社一年能从中国获利10亿美元。据统计,目前主要的出口国和进口国都在西方发达国家,其中,美国既是最大的出口国又是最大的进口国。
李怀亮教授总结了当前国际文化市场的特点:文化贸易的热战将愈演愈烈,文化产业领域的贸易摩擦也将越来越多;发达国家垄断国际文化市场;跨国公司是全球文化贸易的主体;WTO对国际文化贸易的规范作用将不断增强;文化贸易的区域性竞争与合作也得到了加强;大众传媒的产品是国际文化市场的主导。李怀亮教授还举出大量详实的数据,深入浅出地对此六大特点进行了分析。
李怀亮教授着重分析了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指出08年我国网络游戏出口超过一亿美元,比07年翻了一番。出版业总产值超8500亿。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针对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李怀亮教授以图书的出版、出口为例,指出目前我国基本上是内循环的格局,是我们出口的局限。而出口对象国政策上的、市场的以及消费者自身的壁垒都是当前“走出去”中所存在的壁垒。对此,究竟到底应该以什么理论来指导,什么是能走出去的,以什么方式走出去,要思考的还很多。
李怀亮教授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展示了当今国际文化贸易的总体格局以及我国的现实情况,向我们打开了一扇国际文化贸易的大门,同时又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空间。
讲座结束后,主持本次讲座的人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庆本教授也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就讲座内容发表了一些感想。
跨文化系列讲座自08年5月开展以来,邀请了乐黛云、郭鹏、郁有学、马龙潜、丸川哲史、王德胜、杨慧林、陈炎、郭军、王新生、王岳川、王宁、Arthur Asa Berger、Joseph M. Conte、宁一中、曹顺庆、董学文、P.H.Gobster、朱国华、李勤、Brendan Harkin、陶德民、刘悦笛等教授学者前来讲演,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师生、各部门单位的热情支持和参与,形成了校际、中外的跨学科跨文化的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