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人物 -> 正文

方瑛:身有彩风双飞翼

发布日期:2012-04-05  作者:李郁章 点击量:

 

打腹稿时拟订的题目是:《坚实的双翼使她腾飞于拉美文学的晴空》,一写到纸上,又觉得太长,但搜索枯肠未能如愿,不得已便从“双翼”二字想到了唐人李义山的句子,只是把“无”换成了“有”。

老师是西班牙语教授,其西语水平自不待言,但我还是要举些实例加以认证。她是1961年大学毕业后被国家选派为对外汉语师资而接受西语培训的,三年下来,几乎所有的人都走上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岗位,唯独她,却得到培训单位——当时的北京外语学院——的青睐,被破格留校做了西语教师,而且与别的留校学生不同,一开始就上讲台授课。这意味着,在专业水平上,与那些学了五年的学生比,她也堪称佼佼者。

老师19821985年在哥伦比亚进修,进修的学校叫卡罗奎尔博学院,这是一所高水平的语言文学方面既搞研究又搞教学的实体,在西班牙语国家,乃至世界上都享有很高声誉,学生大多是本国及其他西语国家的。进修期间,有一次是诗歌课笔试,在分析弗特里科·加西亚·洛尔卡的一首小诗,提到颜色的象征意义时,她在试卷上与拉老师唱了反调。拉老师在讲解时是这样分析的“在白色的夹竹桃这一结构中,白色是灾难的象征”,而方瑛认为在这儿解释成“纯洁”更贴切些。走出考场,她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观点,语气虽不乏自信,却也掩饰不住紧张的神情,因为这位教授是哥伦比亚的知名人士,在波哥大电视台每周有他一个“抚今思昔”的专题节目。他谈笑风生,说古论今,博得了广大观众的喝彩;在课堂上,他侃侃而谈,旁征博引,从没听说过有谁对他的观点持有异议。而今天唱反调的试卷,结果将会怎样呢?学友们在窃窃私议。可是出乎意料,这位教授竟然在她的试卷上写下“很有见地”四个字,并给打了最高分。

还有一件事也值得在此一提:在卡罗奎尔博学院的另一次考试之后,系主任把她的一份考卷推荐给学报,学报计划来年发表。当方瑛把这一消息告诉学院副院长鲁易斯·弗洛雷斯时,这位最有权威的方言学家善意地提醒她:“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自己的一篇文章,从决定刊登到正式发表,还经历了三年的时间。”意即不可盲目乐观而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谁知方瑛回国前夕,学报上便刊发此文,半年之后,又出了单行本。此文叫做《〈山雨欲来〉一书中形容词的运用》。

且不说老师另外发表的十几篇汉西语言对比的论文,单从上述事实中,已不难看出老师是一位精通西班牙语的高水平的专家学者。

从另一方面说,老师在汉语、中文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这是由于她自幼受过良好的中文教育,是南京大学中文系优秀的毕业生。她用中文写了很多散文,且不说内容,单就语言说,就不但畅达简洁,而且清新隽永。这样的散文在崔乙主编的《世界青年剪影》、《当代世界女性》等书以及《芒种》等文艺杂志上都可读到。老师的多数成果是用中文写成的,这些著述我虽然没有尽数拜读,但从一本专著两篇论文看,她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就不仅是准确、严密,而且是含蓄、传神了。

我认为,在中国语言文字和西班牙语言文字两方面扎实的功底,正是老师坚实的两翼。唯此彩风才能翱翔于蓝天。

那么,彩风的身躯是什么呢?我觉得那是方老师在拉丁美洲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虽然师的教授岗位定在西班牙语上,但我觉得他最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在拉美文学的研究上,她是名副其实的拉美文学专家。

卡罗奎尔博学院颁发给老师的文凭,经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西语教授董燕生、岑楚兰鉴定,确为“拉美文学专家”的资格证书。

证书虽然严肃,更具权威性,却没有学术成果和客观评论来得生动、直观。老师1994年出版的专著《略论拉丁美洲文学》、论文《起源时期拉美文学与欧洲文学的关系》和《十九世纪拉美文学与欧洲文学的关系》,都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专著得到好评,两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收录。

下面抄录一段蕙心对《略论拉丁美洲文学》的评论,供读者参看

作者以翔实的资料立论,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将文学史与作家作品融为一体,通过洲际文学多角度、多方位比较研究,把我们带进“在灿烂的玛雅和阿兹特克等四大文化的摇篮诞生,在融汇着人类文化的精髓中发生与发展,在血与火的斗争中‘爆炸’”的拉丁美洲文学领域中去……(见《语文学刊》1995年第3

(摘自校报,19983月)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