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人物 -> 正文

谢小庆:大半生都在做“考试”这个事儿

发布日期:2013-04-02  作者:李玉婉 点击量:

       认识谢小庆老师,最初是通过他的博客。他6年笔耕不辍,写下了近千篇博文,还有大量的图片与影音资料,这些都记录下了他对专业研究的孜孜追求,在思想领域的深深探索,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感怀以及对现今生活的点滴感悟。翻看一篇篇博文,犹如走进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文字之砖砌成思想之厦,徜徉其中,令人受益匪浅。有幸在今年暑假的一个午后来到谢老师的办公室,听他讲述自己的学术历程和教学心得,他对学术的热情,对教学的热爱始终洋溢于那爽朗的笑声中,在这一系列交谈中也更为深入地了解了这位慈爱的老师以及他从事的事业。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出现在谢小庆老师退休前夕的课堂PPT上,在即将结束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之时,他以“朝闻道,夕死可矣”来自勉。

  作为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所长,谢老师亦担任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测量分会副理事长、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测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而在许许多多身份之中,他更在意的是执着于学术,钟情于钻研的学者身份。

  谢老师的专业为心理与教育测量学,自从1978年进入大学学习心理学开始,他的兴趣就集中于教育和心理测量这个分支。“主要是考试,我这辈子做的就是这么个事儿。”谢老师淡然一笑。这岂止一件“事儿”那么简单,这是一项庞大的事业,这么个“事儿”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作为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研发者之一,谢老师在北语见证了HSK的发展壮大,在论及这项考试的影响力与重要作用时,谢老师难掩自豪之情。除此之外,他还参与研发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汉字应用水平测试(HZC)、国家职业汉语能力考试(ZHC)等等。这些现在已广为普及并有着重要意义的考试,其中凝聚了多少谢老师和他的团队的心血。在谢老师看来,还有一个是他此生中参与的颇为重要的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自从1988年开始为国家人事部考试录用司组织的录用考试主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命题以来,他为此项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现今,北京语言大学考试安全研究中心已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资质认证的机构,对公务员考试安全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谢老师谈及“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命题中心”和“考试安全中心”,他好似看到子女取得了莫大的成就,那喜悦溢于言表。

  在论及研发这些考试中所遇到的困难时,谢老师叹道,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困难的,没有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对繁芜丛杂的汉语语言现象,如何考试,考什么,怎么考,怎样实现高分高能?这些都如一场更为严酷的考试,需要学者们来作答。在工作中,他未曾懈怠过,即使是节假日,深夜十一点多而工作室依旧灯火通明是常态。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967年,16岁的谢小庆离开北京,去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插队。谢老师回忆说:“我当知青,是在国家发出号召之前,那时自己想到更广阔的天地有所作为。”11年的草原牧歌生活之后,因为高考恢复而考回了北京。此后的30年的学术和教学生涯中,他那股大有作为之豪气依旧回荡,他那忧国忧民之情依旧浓烈。

  谢老师博客中记载过他于1975年去云南石林游览时所写的文章。那时的他在石林胜境中,见显赫官员游玩驱车宿豪华宾馆,思农工凿山开壁之艰难,遂发出“哪一日同游胜地无分权卑?”之问。而在谈论到国家公务员考试时,谢老师说:“一个社会如果没有阶层间的流动,特别是不能让下层穷苦的人看到希望的话,这个社会就是不安定的、没前途的。而我们所作的恰恰是帮助那些人,给他们带来希望。”从青年时代直至今日,谢老师忧国忧民之情犹如杜甫那般,认为使“天下寒士俱欢颜”,才是教育根本之所在,是考试选拔目的之所在。

  教育的公平能改变人的命运,考试的科学化能改变教育的质量,考试的研究水平直接影响到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影响到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如何从中国这样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中选拔优秀的人才,如何通过教育、通过考试实现公平,他怀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他在博文中关注各种考试,关注教育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怎样使教育更符合实际需求,怎样使人才选拔更合理,在谢老师的专业范围内,他努力做到最好。“考试是测量人的能力的,就像一个体温计一样。但是这个体温计准不准,如何为体温计的质量把关,是我们在做的。” 他还形象地说:“技术监督部门兢兢业业地监督冰箱、洗衣机、彩电的质量,但却对于影响人前途的考试质量不闻不问。”于是,对于决定人命运的考试的质量进行测评,便成了谢老师致力于一生的事业。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1991年,谢小庆老师来到北语。2011年,他退休了。在谈及他的教学生涯时,谢老师讲了两个小故事。   

        一个是在研究生论文答辩完以后,原本再无上课义务的谢老师为学生精心准备了几节课,更多的是教授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他的学生后来无不感慨地回顾说:“固然要文凭,也要有水平;固然要学历,也要有学问。”

  另一个故事是,谢老师在给研究生教授教育与心理测量学这门课时,以往采取的教学形式是他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听讲。由于他生动的讲授,课堂一直是广受学生好评的。但是渐渐地他觉得,一个人的精彩表演并不能说明这就是一堂精彩的课,还课堂给学生,改传统的以教师中心为以学生中心,进行课堂讨论。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在他教学生涯谢幕之前被改变,他以探索的勇气来创新,结果收到了更好的结果。他说:“我完全可以按照以往的方法继续教授,不必重做讲义和重拟教学思路,但是我还是改变了。为了让学生能力得到锻炼,这个改变不怕迟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可能会从听课中得到了获取知识的乐趣,但他们失去了自己思考探索的能力,学生可能在学校中得到了理论的丰富,但他们还需要实践能力的提升。

  正当我们谈论课堂因创新而带来意外的效果时,谢老师的一位学生前来拜访。她生动地描述了在谢老师课堂上,同学们思想迸发,激烈地唇枪舌战,在必要时候,老师的一句恰到好处的评点总能是警醒同学。这样的模式使学生们收获颇丰。

  谢老师在谈及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时说道:“不怕无人请,只怕艺不精。”他鼓励学生多付出、多努力。“我的一些学生在读研期间,她们一个人一年干的工作,相当于别人20年干的工作。……只要有真才实学,只要确有本事,即使有人想拦也拦不住的,想压也压不死的。”谢老师希望学生能真正学到本领,他相信能来北语学习的学生都是很优秀的,希望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获得本领。

    在对谢老师的采访中,不时地为他对专业的激情所感染,也被他对教学的热爱所折服。他的人生智慧在话语间涓涓流出,令人回味无穷。“现在退休了,想多读一些自己想读的书。”学而无涯,年轻时他想精读而觉奢侈不敢读的那些古代典籍,现在也大概可以得闲一阅了吧。期待着谢老师在他的博客上与我们分享他的阅读心得。

谢小庆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