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姆扎德火了。
这个来自巴基斯坦现在北语就读的小伙子,一连被中国媒体采访了数次,人民网、搜狐网刊登了他的采访,还有许多公司伸出橄榄枝希望与他进行一些合作。
事情的起因是优酷上的一个短视频《跟着大大走:习大大访巴前夕》。这段视频里,一群巴基斯坦学生和中国青年用快闪的方式来表达中巴友谊,预祝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圆满成功。阿姆扎德便是“幕后黑手”。
“总是说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钢硬,但是应该真正去做一些事情。”当谈及为什么要发动这样的活动时,他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句来强调。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大家一致赞同,于是20个中巴新一代的年轻人,在北京,就这样上演了一场歌颂中巴友谊的表演。他们的热情感染了很多人,许多老师同学看了都很喜欢,视频点击量超过22万次,甚至远在巴基斯坦的朋友看了,也专门给他打电话。
中国缘 从上一辈说起
现在在读研一的阿姆扎德,来中国已经六年了,他本科阶段读的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经贸方向,后来又获得奖学金,继续在中国攻读研究生。
而说起他的中国缘,却需要沿着生命的长河追溯到上一辈。阿姆扎德的父亲是运动员,但是巴基斯坦当时还没有很好的条件和很好的教练。于是1988年就从中国请来了一位教练。父亲经常提及这位教练,并且非常希望与教练进行沟通。然而遗憾的是,父亲只会说“你好”,“休息休息”,“很好”这几句中文。
除此之外,幼年的阿姆扎德还从一篇专门介绍中国的课文中知道了中国人长什么样。而成龙、李小龙的功夫片让他首次听到了汉语这样一门对他来说十分神奇的语言。
这些童年七七八八的记忆,还有父亲对中国的情谊,渐渐烙出了一颗向往汉语的心。
高中毕业后的阿姆扎德,由父亲的翻译推荐,上了巴基斯坦可以学汉语的学校——国立现代语言大学。
六个月后,阿姆扎德的学习成绩不错,获得了奖学金,前往中国继续学习汉语。在众多学校中,他的志愿填报了北语。巴基斯坦人民大多是从网上了解到中国的学校的。他们知道北大清华,但是如果学语言,还是倾向于北语。“因为这里的老师、语言环境都相对好一些。每一个人都希望来到北语。”阿姆扎德这样解释。
初到中国 记忆犹新
2009年8月31日,20岁的阿姆扎德离开家乡,前往一个仅从书本与电影中了解的国度——中国。他对这一天记忆犹新。
在阿姆扎德的认知里,中国应该与巴基斯坦差不多。然而一下飞机,之前建立的所有想象都被现实打败了。中国全是高楼大厦,从来没有住过高楼的他,一来这里就被安排住到七楼。而许多中国菜的味道还非常奇怪,根本吃不惯。“我们这是到了什么地方啊?”这个第一次离开家的少年,窝在宿舍哭了半个小时。
这还只是个开始,尽管在巴基斯坦学了六个月的中文,但是阿姆扎德的口语和听力依旧不能支持他与中国学生无障碍交流。跟同学说“你好”时,得到的回应是:“哇,你的中文好棒!”他知道中国同学是在夸他,但是,这个“棒”字是什么意思,却不清楚。因为他们只在课本上学过“很好”。北京的地铁也是颇为令人烦恼,巴基斯坦没有地铁,阿姆扎德第一次坐地铁就坐丢了。好不容易适应了地铁,又被北京的地铁站名搞晕了。知春里站与知春路站两个站靠得比较近,本来应该是从知春路站下车,阿姆扎德直接从知春里下了车,最后不得不打的才回到北语。生病的时候去北医三院,那就更麻烦了,早上五点就要去那里排队,好不容易等到七点可以让医生检查了,互相说的什么却都听不懂。好在巴基斯坦的一群小伙伴们都擅长寻找吃的,“啊,这里有卖水果的。”“这里有卖吃的。”大家互通有无,分享信息。首先发现了北语附近的超市发,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发现了幸福超市、五道口附近的超市发等。周围的路被他们天天走遍了。有时候甚至从北语走到鸟巢,然后再走路回来。路上很无聊,就跟每一个中国朋友热情地打招呼。
六年中国行 成熟不少
如今的阿姆扎德,褪去了青涩,成熟了不少。
六年的中国行,他去了很多地方,见识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
他已经走了半个中国。旅程从西部开始,新疆、青海、西藏、甘肃、湖北、山东、山西、南京、上海、天津都有他的足迹。有时候是旅游,有时候是当翻译。旅途中总能收获很多善意好奇的目光,也总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曾经有一年去山东,一行人从济南开始徒步,走到泰山,一路上经过很多小村子,农村里面人都出来看他们,围着他们,跟他们热情地打招呼,尽管有方言的阻隔,但是不影响大家的快乐心情。用阿姆扎德的话说“只要拍照片就开心了!”
他如今的汉语非常流利。面对采访时,毫不拘束,问答中不时地冒出些许的儿话音来。
而身为运动员的儿子,他也继承了父亲的运动天赋,进入了学校田径队,代表北语参加首都高校运动会,因此结识了很多朋友。如今即使身处异国他乡,阿姆扎德也不再孤独。
对于未来,阿姆扎德并不担心。在他看来,中巴经济往来密切,机会还有很多。并且整个世界都在学中文,中文越来越普及,实在不行,还可以去教中文。
中国的曲棍球,最早的老师来自巴基斯坦。
巴航的缩写是PIA,巴基斯坦有很多的地方挂的一些标语都是“PIA first to China”——巴航首先到达中国。
中国帮助巴基斯坦修建了泰格斯拉飞机场、泰格斯拉电工厂,包括在伊斯兰堡的体育综合设施,特别是中巴友好公路——喀喇昆仑公路。
08年汶川地震,巴基斯坦把国库里面所存的两万多顶账篷全部通过飞机和公路运到中国来。
……
多年来,这条中巴友谊长河,一直生生不息,奔腾不止。而长河的奔腾,需要不断有川流的汇集。
26岁的阿姆扎德,未来更多希望在中国发展。而他的弟弟,明年也要来中国留学。来华留学,已经越来越成为巴基斯坦的一种潮流。2014年,有近一万三千名巴基斯坦学生到中国学习,他们中有很多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还有北京市奖学金。学成回国后,中文对他们裨益诸多。无论是当翻译、做生意、当老师,他们都成为了中巴友谊接力者。上一辈中巴友谊的接力棒,传到了这一辈手里。
最后,忘了说的是,今年阿姆扎德重获爱情,“五一”已经登记结了婚,妻子是个中国人。当初课本上的中国,如今已经成为阿姆扎德人生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
阿姆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