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漫游孔院】人生路上最精彩难忘的篇章

发布日期:2014-12-17  作者:罗马尼亚锡比乌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宋少峰 点击量:

  该如何感叹时间的匆匆?好像刚刚才结束培训,和兄弟姐妹们谈笑风生的日子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好像昨天才背着行囊,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这片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这片20年前曾经走过的土地。而今,五年的路,我又已走过,回头望去,留下了脚印一串串,留下了人生路上最精彩最难忘的篇章...

  作为罗马尼亚第一所孔子学院,锡比乌孔子学院自2007年11月在“欧洲文化之都”锡比乌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七年来,锡比乌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精诚合作,孔子学院办学取得了丰硕成果,学员人数稳步增长,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科学研究初见成效,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友好关系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这一切并非开始就如此顺利。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想起了五年前刚刚赴任的情景,带着一丝沉重的压力接下这份重担,校领导和总部给予了厚望:希望能将孔院的发展提升到更高的台阶。五年来我为这个目标努力着、奋斗着。锡比乌是一个古意盎然的城市,锡比乌孔院就位于这样一座砖砖瓦瓦都传递馥郁的文化气息的城市,刚到不久,向当地人介绍身份的时候,他们会愉快的用仅懂的几句日语打招呼,这着实让我心情沉重,如何能让汉语在此地区的影响力增强?我坚信以虚心好学的态度更能赢得尊重,收获友谊。现在当我走在街上,有更多的罗马尼亚人向我用“你好”打招呼时,我便看到了我们兢兢业业结出的硕果,看到了朝气蓬勃发展中的孔院,看到了中罗文化交流的未来。我们对工作有不懈的责任感,对孔院有大家庭的幸福感,对自己是中国人有美美的自豪感。

  一所孔子学院要能够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做好中文教学和文化交流工作,必须了解国内大学与当地合作大学的合作背景及优势,熟悉本地大学的工作规范和办事流程和节奏,寻求多方合作和交流,而如何能让汉语课程进入大学体系、使之成为大学的学历教育是我觉得当时必须要做的事。经过多方努力,上下沟通,多方联系,主动出击,2010年10月,锡比乌大学中文专业开课仪式隆重举行,这是我在这条路上播种的第一粒种子。也是四年后,这些种子开花结果了,两批中文专业的学生已经毕业,作为本土教师的储备力量,其中8名毕业生正分别获得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奖学金;有去其他国家用汉语工作的;还有留在中国就业和被用在罗方本校工作的学生,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我想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我们的鞭策,无论结果如何,他们的未来将和汉语紧密连结在一起,成为中罗友谊的文化使者。于我们而言,这更是一份深深的责任,一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答卷,在这张答卷上志愿者和老师们将把成长蜕变的经历写进他们自己的历史画册中。他们总说:我们和孔院一起成长,今天我们用青春完成作业,明天巨木成才,我们将成为这项伟大事业的栋梁。希望未来的日子,她们带着我的祝愿成为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今天的孔院已不局限于锡比乌一个城市,2010年,在胡内多瓦省德瓦艺术中学设立了教学点,成立了乐队,乐队致力于中国音乐的演唱和弹奏,优美的中国旋律萦绕在黑海上空,腾跃于喀尔巴沁山脉。2011年,我们在罗马尼亚东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康斯坦察,与奥维迪乌斯大学合作建立了罗马尼亚第一所孔子课堂,这填补了当时罗东南部没有汉语教学点的空白,而今这里又孕生了中学教学点、私立大学教学点的好势头。

  同心同力,架起友谊之桥

  还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锡比乌孔院这个大家庭里,有这样一支小语种教师队伍,我们如家人般相亲相爱,如兄弟姐妹般与孔院一起长大。她们顺利通过了包括罗语语音、基础语法、罗马尼亚文化方面的笔试考察和口语考试,如今都由志愿者通过考核进入到教师队伍中,这对他们来说责任更大了,要求更严了,使命更重了,担子更沉了。在教学中,她们使用罗语,在与罗马尼亚人的交往中使用罗语。懂罗语,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与罗马尼亚人的交流更加亲切真诚,能够与学校、家长、学生和社区进行良好的沟通,能够获取当地媒体相关信息并用于教学服务。特别是2013年11月,我们在胡内多阿拉省图书馆举行了汉语课堂开幕仪式,印象深刻的是馆长对任教教师的要求:一定是懂罗马尼亚语的老师。我们选派的是经验丰富能讲罗语的教师,满足了馆长的需求。开课后,报名人数达到200多人,他们来自各学校、政府机构、社区,后来增设了60多人的太极班。2014年6月4日,罗马尼亚第一家中国图书专馆及汉语角在此成立;不久后的6月25日,罗马尼亚第二家汉语角在锡比乌省图书馆落户。罗国朋友学汉语的热情如此之高,不但反映了中罗友谊的渊源,也又一次考验了我们的教学水平、罗语水平和承受能力。

  展望明天,挑战与机遇并存

  如今,越来越多的罗马尼亚人对汉语和中国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并且感兴趣的范围越来越广,都想通过感受汉语之美了解真实中国。曾经有朋友向我建议在锡比乌地区开办武术学校、中医保健所,但是我们缺乏这些方面的专业师资队伍。为了提高汉语的国际化水平,我们常常说必须加强培养本土教师的力度,只有扩大本土教师的规模,才能使汉语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这就需要我们不能只停在基础汉语教学上,还应有新的举措把中华文化传播的方式搞得更活些。正如李克强总理访罗时所说,中罗关系犹如一艘大船,之所以能行得稳,走得远,靠的是精准的“舵”、鼓满的“帆”和坚实的“锚”。总理所提及的“帆”便是双方深入的务实合作和中罗两国之间很深的传统友谊。对于总理的此次访问,罗马尼亚朋友们非常激动,有位长者流泪对我说,这样的访问他们盼望已久。我亦动容,此刻我正做着的工作,是何等难得可贵和自豪的事啊!

  五年来,让我感动的画面太多太多:

  2012年5月5日早晨,距离第五届中学生汉语桥大赛罗马尼亚赛区总决赛还剩不到三小时。正准备进入往赛场的我,在楼道拐角处看见泪流满面的戴逸文,她是我们锡比乌孔院选派的参赛选手之一,我急切的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忍不住失声痛哭,哽咽着告诉我,就在几分钟前,接到家人电话说爸爸没能等到自己回去,已经永远的闭上眼睛。一阵悲伤顿时涌上我心头,我明白这对才16岁的孩子来说是怎样的打击,那是最爱她的父亲,那是最支持她学习汉语的父亲,那是最呵护成长她的父亲...得知消息的大家本想帮助她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这个坚强的孩子流着泪对大家说:“我相信我爸爸更愿意看到舞台上坚持比赛的我,我不能让他失望”。当看到流着泪、拿着罗马尼亚赛区冠军奖牌站在领奖台微笑的她时,全场动容不已,这是怎样的父爱、怎样的坚强、怎样的执着支撑她走到这一刻。如今,戴逸文凭着优秀的成绩获得北京语言大学本科奖学金,带着天堂里爸爸的微笑和期盼,正在北语继续着她的汉语梦...

  在我们办公室,有这样一份珍贵而又特殊的礼物——一辆开始掉漆的70年代中国制造的玩具铁皮汽车。它来自我的老朋友---Louis,记得那天,他兴冲冲地来到办公室说要送我份特别的礼物。当他拿出这辆已经老旧的铁皮汽车时,我知道,它肯定是有故事的。他说这辆车见证了他的童年,铭写着他已逝去的青春,“我一定要把这辆陪我走过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的、中国制造的玩具车送给孔院”……而后这辆玩具车一直放置在我们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着我: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播文化,更是以一颗真诚的心结交朋友,让友谊的百花园开出更娇美的花朵。

  2013年国庆节前夕,锡比乌国王小学的校长专程来到办公室。在这所国王小学,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是这所学校的必修课,校长高兴的拿着孩子们画的厚厚一叠图画和我分享。马上就是罗马尼亚的国庆节了,给孩子们上课的李老师精心准备了写了汉字的“国庆节快乐”画纸,孩子们认真的涂上了自己想象中各种美丽的颜色和图案,有的画上了大红灯笼、有的画上了中国国旗和罗马尼亚国旗、有的画上了熊猫...我想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几幅画,而是友谊之花已经根植在孩子们的心里,中罗友谊之花的浇灌已有了传人。

  2013年11月25日-27日李克强总理访问了罗马尼亚。这几天,我们孔院宾客满棚,纷纷前来向孔子学院的老师和志愿者祝贺中国总理访问成功,回忆起罗中两国的传统友谊,激动之时,老人们不禁泪流满面;中年人渴望进一步了解中国;青年人兴奋地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我们在这里听到了罗马尼亚几代人对中罗友谊的心声,感到了他们的真情。记得锡比乌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奥普利安(Constantin Oprean)说:“我们等了20年的中国朋友终于来了,我们像感受到了早晨明媚阳光般的温暖!”

  孔子学院就是肥沃的土壤,中国教师、志愿者就是辛勤的耕耘者,我们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友谊之花,让中罗友谊之花永不凋谢,代代传承。

宋少峰(致辞的)

宋少峰(右一)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