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被语文老师叫起来读课文,因为发音清晰标准,音色甜美,还荣升学校广播站的小播音员,记得当时很享受进到播音室,推动几个小开关,坐在话筒前做主播的感觉。时隔30多年,我坐到了真正的广播电台播音室,当上了“女主播”。 不同的是,这一次不是在校播音站,而是在韩国大邱TBC广播电视台;不是面向中国一所小学校的师生,而是面向韩国大邱地区近150万听众;播出的内容不是发生在学校里的好人好事,而是汉语与中华文化。
2012年2月6日——中国农历元宵节当天,韩国启明大学孔子学院与大邱广播电视台合作的汉语讲座节目《스마트 중국어》(“SMART CHINESE”)在喜庆的中国民乐和鞭炮声中开播。本节目每天播出四次,每次一分钟,由时任启明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我和启明大学中国学系主任尹彰俊教授联袂主持,在以轻松幽默的语言介绍汉语常用词句的同时漫谈中华文化。这是启明大学孔子学院首次与媒体合作进行汉语教学,标志着我院在拓展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推广领域迈出了新的一步。该节目原本计划播出三个月,因反响很好,又加播了三个月。在该节目策划与实施的过程中,有许多令人感动和欣喜的故事,下面撷取若干,以飨读者。
“一分钟”的挑战
为拓展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领域,扩大孔子学院的影响力,启明大学孔子学院与大邱TBC广播电视台经过洽谈,决定播出一档汉语广播讲座节目,每日播出四次,每次一分钟。当我接到任务——主持策划每次一分钟的讲座节目时,着实觉得为难。作为长期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老师,站在讲台上一连上四个小时课不在话下,但在一分钟内设计一个内容完整,语言与文化相结合、且有趣味性的讲座,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基本上在孔子学院工作的人都有一个信念:只要对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有利的事,困难再大也要做,而且要做好。 为了完成这项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我与时任韩方院长的赵寿星教授、启明大学中国学系的尹彰俊教授(我的搭档)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节目定位与基本实施方案。节目定位与目标是:以知识普及型教学为基本定位,以引起听众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与关注为目标,以实用性、趣味性为基本原则。具体讲座内容设计是每次围绕一个主题介绍一两个常用词语或句子,并引入相关的文化点。比如,我们选在农历正月十五播出第一集,内容就是介绍中国的几个传统节日和过节时中国人的习俗与问候语——过年好!恭喜发财!
节目是事先录制的。正月十五那天早上 9点28分,收音机里传来欢快的中国民乐,随之是一句清脆的汉语“大家好!”,当时,守在收音机旁的启明孔子学院的老师和职员们欢呼雀跃。那一刻,一股暖流在我的胸中涌动着,其中有骄傲、有喜悦、有幸福。为了节目的顺利开播,我放弃了春节回家休假的机会,辛苦准备了两个月,几易其稿,录制时,超时要重录,说错要重录,一遍又一遍,一分钟的节目少说也要录制一个小时。但是在节目播出的那一刻,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或许这就是事业带给人的荣誉感与成就感吧!2012年的正月十五也因此成为我人生中一个极其难忘的节日!
诊所医生听广播
节目播出后的一天,我去牙科诊所看病。那家诊所我之前已经去过多次,主治医生姓金,知道我是启明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那天一见面,金医生就对我说:“你从中国回来了?”我一愣:“我没回国啊?”金医生说:“你在广播里不是说你周末回国吗?”听了医生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上一期播出的节目中,我们介绍的是趋向补语,重点词是“回来”。我们设计的对话是:
尹教授:苏老师,听说您周末回国,什么时候回来?
苏老师:周一回来。
金医生说,他开车时听到了我们的广播,以为我真的回国了。我告诉过医生我们的节目播出的时间,没想到他真的按时听了。而且这一听还激发了他学习汉语的热情,让我给他推荐汉语教材。后来,我不但给医生送去了教材,还在每次治疗时,“忍痛”教医生一个汉语词,当然,最常说的就是:疼!不疼!
听众反馈
我们节目播出时的起始语是“大家好!”。节目播出一段时间后,大邱TBC广播电视台的部长告诉我们,现在他们台的每个人都会说“大家好!”。而每次与我们一起录节目的是大邱电视台早间新闻的美女主播张女士,张主播非常谦虚好学,在参与节目录制的过程中“自然习得”,听懂并学会了不少汉语词,当然最喜欢听而且一下子就听懂的句子是:“你真漂亮!”
登陆TBC网站,在每个节目旁边都有听众留言板,上面是听众对该节目的评价。从我们的节目开播后,可以说好评如潮。以下内容是从留言板上摘取的翻译过来的:
★虽然时间很短但非常有益。
★讲座内容就是对对中国一点也不了解的人来说,从中间开始听,也没有一点负担。
想向关心中国的朋友强力推荐。
★听SMART 汉语的时候,不但是汉语,还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真是有益又有趣。
★不但是中国语会话,还知道了北京的气候特征等中国的多样信息,真好。
★一点一点听得挺有意思,今天说是最后一次了,很遗憾。希望以后也能播出这样的节目。
除了关注留言板上的反馈,我们还对出租车司机进行了随机调查,我本人问到的几位司机中,有三位听过我们的节目。其中一位听说是我主持的,很开心地说:“是您啊,讲得真好!”我推测,要不是车辆在行驶中,或许他会要我的签名?那一刻,还真有点当明星的感觉,或许可以自诩为“文化传播之星”吧!
苏英霞(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