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晴冷的冬月,让我们一同学习和感受北语师德先锋史大鹏老师创新教学与乐于奉献的热情。
史大鹏,2001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理论专业,现任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负责人,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原副秘书长。
史大鹏老师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积累了大量教学和组织管理经验,为全校中外学生相继开设了《中国经典传统音乐赏析》《音乐的传统与流行》《中华文化技能专题》《中国竹笛》等课程。艺术学院成立以后,为了更好地实现北语传统文化艺术教学,打造中外学生同班的教学模式,艺术学院开设了涵盖主要传统艺术门类的16门课程,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中国音乐。
1995年至今已有来自近百个国家的3000多名留学生选修了中国传统艺术课程,每学期全校有近500名中外学生选修艺术共享课程,学生们对于《中国音乐》系列课程评价满意率达99%。他们通过多元的中国音乐体验与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热爱,艺术共享课中国音乐课堂不仅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学生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平台,我校对外文化艺术传播教学中最有特色的课程,还使得中国传统艺术在北语这个多元文化环境中得以发扬。
多年来,史大鹏老师突破文化差异与交流的障碍,陆续教授了500多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他们从零基础开始学习中国传统乐器——竹笛。德国留学生佳楠跟随史大鹏老师学习笛子短短2年时间,从什么都不会到能吹奏片段,再到完整的演奏竹笛独奏曲子,经历了很多曲折。可喜的是,在两人的不懈努力下,佳楠通过层层选拔,获得了2013年北京市来华留学生器乐大赛的参赛资格,并一路过关斩将奇迹般地获得了大赛的铜奖(是获奖学生中唯一非专业学习演奏中国传统乐器的参赛选手),还获选参加在杭州举办的全国留学生艺术展演。这是一个留学生音乐教学的成功案例,也是一个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
和中国学生相比,留学生的艺术教学有很多特殊性,他们在基础性的认知和理解上面临着很多困难。所以要使一名留学生在两年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十分不易。佳楠获得的荣誉与史大鹏老师多年的留学生教学经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两人共同克服困难、反复磨练的执着精神是分不开的。通过这个教学案例,也让更多的留学生增强了在北语学习中国艺术的信心,让更多的年轻教师增强了教授留学生的信心,更让北语在国内众多院校中展现出极具特色的多元化教学风格,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和极具国际视野的教学方向
史大鹏老师曾多次代表国家汉办和北京语言大学,作为节目负责人和主要演员随艺术交流团赴日本、法国、墨西哥等国家,与海外孔子学院进行文化交流及巡演。这是一份光荣的使命,也是一份辛苦的工作。艺术团成员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内往返于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演出场地之间。经常都是刚下飞机还没倒时差就开始连夜搭台、调试、彩排、演出,第二天继续前往下一个城市重复同样的程序。史大鹏老师在墨西哥巡演时,曾有过七天六个城市六场演出的经历。而他作为节目的负责人,不仅要保证好艺术团的节目质量,还要负责与当地团队对接,与演出场地沟通协调,同时还要确保自己演出的质量。但因为专业、敬业、负责,每一次的巡演活动都安全顺利的完成,得到了巡演当地文化机构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史大鹏老师与艺术学院相关领导同事一起,历时一年多筹备,赴全国近10所高校实地调研,筹备会议几十次,整理可行性报告十几稿,在培养方案的制定及课程体系设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2016年,北语成功申办自己的音乐国际传播专业,并于2017年开始招收中外本科生,开启了北京语言大学音乐国际教育的新篇章。新专业成立后,史大鹏老师担任了音乐专业负责人,负责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师队伍的组建等工作。音乐专业教学对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中国学生的要求:是较高人文素养、扎实中国音乐表演能力且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中国音乐国际传播与交流;对留学生的要求:是在中外融合的课堂模式中真正感受并学习到中国的音乐文化。与此相对应,音乐教学的相关教材,也必须从理论体系、教学难度、教学方式都有所针对。以上两种课程设置的要求促使国际化音乐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实践证明,中外同班授课的形式使中国本科生和外国本科生进行同堂学习,在上课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互动,真正实现多元文化融通教学。
在23年的从教过程中,史大鹏老师深入教学一线,与各国留学生近距离接触,掌握了宝贵的跨文化教学经验。在专业课程设计方面及专业艺术人才选拔方面都拥有专业客观的理念,开创了北语国际化艺术教育工作全新的教学方式,也配合了国家艺术人才的发展,搭建了跨文化音乐教育的实践平台。史大鹏老师秉承知行合一,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勉踏实的工作态度,扎实耕耘在教学一线,时刻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师中树立了良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