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北语教师在海外】人在康港的日子

发布日期:2021-04-13  作者:王彦杰 康斯坦察奥维第乌斯大学孔子课堂 点击量:

我是2019年10月来到罗马尼亚的,在康斯坦察奥维第乌斯大学孔子课堂(又称康港孔子课堂)担任中方负责人。

康斯坦察位于黑海之滨,是一个美丽的港口城市,号称欧洲的东大门。奥维第乌斯大学环境优美,孔子课堂所在的教学楼临湖而建,推开教室的窗户,可以看到美丽的湖景。

我们住在学生公寓,安全方面丝毫不用担心。公寓就在海边,闲暇时分可以到海滩上散步看海、观鸟;另外,公寓离马路很近,坐公交车很方便。

康港的社会治安不错,唯一让人担心的是流浪狗。据说这是罗马尼亚的老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这里流传一种说法,夜里街上巡逻的不是警察,而是那些流浪狗。

刚到这里的时候是最艰难的。第二天,外方就通知有九个班,七个等级,需要马上开课。外方认为学生已经交费,不能再拖了。那时候中方教师还没到岗,只有我一个中方人员,教学、管理、生活各个方面都需要熟悉,连最基本的邮寄地址、人员电话等信息也需要一一确认。我可以先上一部分,等中方教师来了以后再开其他课吗?显然不合适。只能自己克服困难,坚持一下。就这样,住所、办公室、教学楼、教学点,每天赶场似的来回穿梭。本来以为只有一两周,咬咬牙就过去了。没想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两个月。

那段时间,教学计划的制定、孔子课堂与中方的协议补签、年度工作总结、来年工作计划、五年规划、国际中文教育大会所需材料、预决算、HSK考点的申报等工作,大部分是在周末或者教学之余挤时间完成的。

2020年3月,罗马尼亚疫情恶化,进入紧急状态,大家基本上只能在房间里。我们所在的地区靠近海边,几家宾馆被指定用于接收从意大利回罗的疑似和密接人员。旁边的一栋四层小楼是学校的招待所,从疫情一开始,就被征用了,隔离带拦着,楼下常年停着一辆救护车。楼顶上空也不时有直升机飞过,加上大街上呼啸而过的救护车和警车的车队,整个氛围让人很压抑。

大使馆、总部和学校对我们非常关心,多次寄来药品和防疫用品,外方负责人亲自把口罩、消毒液等送到我们手上,让我们在异国他乡倍感温暖。为了支持当地的抗疫工作,我们将国内寄来的部分防疫用品,包括防护服、护目镜等,捐赠给了康斯坦察市传染病医院。

疫情来临,课堂教学由线下转为线上。从接到通知到实施,只有三个工作日的时间酝酿和准备。我们一边参加锡比乌孔院组织的Zoom平台线上教学培训,一边预先模拟线上课堂,及时发现问题,做好预案。在我们的努力下,线上教学进行得很顺利,个别学员甚至更喜欢线上学习。

线上教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正是由于网络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某些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才有机会开展汉语教学。最近我们的中小学生学员人数呈明显增长趋势。2019年秋学期我们有9个班级,73名学员,主要是社会人员,包括公司职员、律师、教师等,中小学生学员只有10多个人。2021年春学期,发展为23个班级,145名学员,中小学生超过100人。

人在康港的日子,有无奈,有苦闷;同时有感动,有惊喜。就像康港的天气,阴风怒号之后,定会迎来晴空万里。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的工作,不也是这样不断被问题困扰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吗?回头去看,那些不期而至的困难,那些被冷落、被误解的伤感,那些风雨之夜辗转难眠的挣扎,都会过去。那些看似无解的难题总会有适当的解决方式,那些如履薄冰的焦虑也总会变为如释重负的轻松。

现在,罗马尼亚的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望前路,任重道远,唯有像中国女排那样,即使满怀疲惫,也依然目光坚定,初心不改

待疫情的阴云散去,再归故园,看亲人,或背起行囊,游走四方,感受异国风情!

让我们共同期盼!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