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应用中文学院专业教育系党支部积极传承以“语言报国、文化兴国”为核心的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党建共建联建优势,多措并举,上下联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推动中文教学创新发展,培养高素质知华友华国际人才,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通。
“沙特百名本土中文教师来华硕士项目”是落实中沙两国元首共识下的首个来华本土中文教师培养硕士项目,这批高水平中文“种子教师”肩负着开创沙特中文教育新纪元的重要使命。我院从2024年春季至今承担该项目的教学工作。该项目由中沙两国政府共同推动,计划在三年内为沙特培养百名本土中文教师,项目成果将直接影响沙特全国的中文教育推广与普及。
挺膺担当,推动中文教学创新

专业教育系党支部挺膺担当,在项目实施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支部书记及支部骨干党员担任此项目主讲教师,根据沙特学生既是中文学习者,又是未来中文教师这一特点,带领教师团队,精心设计“语言学习+专业学习”融合型培养方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利用科大讯飞智慧平台等AI技术赋能中文教学,形成了针对这一群体需求的中文教学模式,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学生语言能力与语言教学能力的同步提升,推动中文教学创新发展。数据显示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学习一个学期后中文水平考试(HSK3)中的通过率达到了98%,较项目开始前提升了58个百分点。任课教师的教评成绩均名列前茅,教学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深化实践育人,促进民心相通。

支部始终以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者为己任,将国际学生教育特色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结合,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支部书记常娜带领教师团队坚守教书育人初心,全力以赴,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入到项目教学中去,打造了“语言学习+专业学习”“文化涵育+国情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体验”贯通融合的育人模式,增强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道路的认知及制度的认可。沙特学生佑琴说“我想告诉家乡的人们,中国比传说更美”。中沙跨越八千里的守望,终成文明互鉴的微光。支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致力于通过语言教育促进民心相通,搭建中沙文明对话的桥梁。
党建引领,打造国际人才培养高地
在中沙元首的引领下,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了新台阶,中文教育纳入沙特国民教育体系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中文学习群体更加多元化,中文学习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为中沙两国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两国教育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中沙文化教育合作影响深远。此外,支部还将该项目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国际中文教育项目中,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北语智慧”和“北语方案”。
北京语言大学应用中文学院专业教育系党支部继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后,又成功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支部将以此为契机,创新支部建设,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焦“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四项重点任务,将党建工作、专业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协同发力,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双轮”驱动,打造应用中文品牌,加强知华友华国际人才的培养质量,持续扩大中文的国际影响力。
编辑:吕美凝
审校:陈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