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孔院新闻 -> 正文

汉字里的冰雪世界-主题讲座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1-12-06  作者:国际教育管理处 点击量:

近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2021年“汉语桥”团组“魅力东北,冰雪奇缘”主题线上交流营举办。来自委瑞内拉等西语区国家的一百余位学员参与其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中文知识、体验中华文化,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帮助学员感受汉字里蕴藏的文化内涵,感受汉字之美,团组邀请到汉语教师培训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孟德宏老师为来自拉美地区的汉语桥学员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汉字里的冰雪世界”的主题讲座。

孟德宏老师

本次讲座是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2021年汉语桥“魅力东北,冰雪奇缘” 委内瑞拉学生团组的直播课程之一,同时面向整个拉美及西班牙地区的西语区学员同步开放。来自汉语桥团组“中医瑰宝——针灸与按摩”阿根廷学员以及“玛雅文明与中国文明对话”墨西哥学员一同在线参与了学习。此外还有很多海外本土教师、国内中文教师同时在线参与。

根据不同团组学员的不同主题背景,孟老师本次的讲座分为了两个部分——“汉字里的冰雪世界”和“汉字里的中医学问”。

“汉字里的冰雪世界”版块中,孟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冰雪”二字的由来。孟老师先从《说文解字》中对“冰”的解释谈起:冰,水坚也,从仌从水。“冰”与“冶”字右边的“冫”都是指液体固化后形成的固体形态。“冬”字下面也是“冰”,而“冬“字上面的字符,实际上是一个绳子的两头被打上扣子后那个样子的象形。中国古代先民有“结绳记事”的历史,这个字符很可能跟那段历史有关系。

随后孟老师为大家讲解了甲骨文中的“雪”字:雪是高空中的水珠遇冷气流后凝结而成,故从雨;雪花多呈六角形,大者如鹅毛,故从羽会意。远在殷商时代,中国的先民们就将雪比作羽毛,到今天我们的成语中仍有“鹅毛大雪”之说。而“雪”字下面的“彐”并不是倒“山”,而是指用手将雪打扫、拾起来的工具——“扫把”。

孟老师从汉字“冰雪”出发,又为大家讲解了与“水”有关的汉字知识。孟老师讲到:地下之水为泉水(亦称为有源水),天上之水为雨水(亦称为无根水),汇流之水为江河(亦称为东流水);水凝则为冰(仌),水常则为水(氺),水蒸则为汽(气)。自然界中的“水”在中国古代先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最早的时候,“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因为长江和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所以就逐渐成为了中国所有江河的代名词。

“汉字里的中医学问”版块中,孟老师为大家补充讲解了汉字里的“求医问药”,从汉字本身的视角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的传统医药。孟老师讲到:汉字“医”,外框“匚”是古代盛放东西的方形器物,借指医生用的木箱子,即医药箱;而“矢”则源自弓箭的箭头“→”,后用“矢”表示特别尖锐的针,即银针。而“灸”字则指点燃手里的艾草,用艾草燃烧发出的微弱的火和产生的烟雾去熏染身体受到损害的部位。由此可见,“针灸”在古代中国就已经被作为医疗的重要手段。

孟老师还从汉字字形构成的角度为大家讲解了中医“望、闻、问、切”这四个诊疗方式,配合图片示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解释了中医诊疗的过程,为大家详细解读了隐藏在汉字里的“中医”学问。孟老师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讲解,赢得老师和学生们的好评,并引发热议。

为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北京语言大学根据学员语言水平进行分班,设计了丰富的课程,因材施教。老师们以“魅力东北、冰雪奇缘”为主线,教授学生们语言的同时,带领同学们了解中国的“冰雪文化”,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的之际,为学员们介绍冬奥比赛项目及北京冬奥会的相关筹备工作。

本次“魅力东北,冰雪奇缘”委内瑞拉学生汉语桥线上团组是在2020年“我和我的故乡-中国乡村行”“云乘高铁,畅游中国”两个汉语桥线上团组顺利举办的基础上,北京语言大学针对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大学孔子学院设计的又一当代中国主题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营。在此前的结营仪式上,各班学员代表纷纷发言,表达了对北京语言大学举办这次活动的感谢,并分享了在这次交流营中的学习收获。

【结营仪式上的合影】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