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孔院新闻 -> 正文

2022国际青年交流对话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2-12-26  作者:国际教育管理处 点击量:

12月20日,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部和北京语言大学联合主办了以“开放、包容、发展——新时代的中国”为主题的2022国际青年交流对话会。

此次国际青年对话会围绕“党的二十大与新时代中国发展、奋进中的中国青年与新时代中国发展”和“文明交流互鉴与新时代中国发展、青年媒体人与开放的新时代中国”两个议题,邀请中央和地方党校、中联部、新闻媒体的学者和专家与国际青年们展开深度交流。

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陈实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书院)国际合作部董青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刘利校长先后致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郑寰副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际行政书院)文史教研部林雅华副教授、《中国报道》杂志执行主编徐豪、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讲师王蕊和中联部信息传播局新媒体处干部李春迪担任交流嘉宾;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巴西、秘鲁、俄罗斯、斐济、哥斯达黎加、哈萨克斯坦、喀麦隆、马来西亚、蒙古、美国、印度尼西亚、英国和越南等24个国家的40多名关心中国发展的国际青年参加了此次交流对话会。

【嘉宾致辞】

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中国对外书刊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陈实主任在致辞中说,青年朋友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主体。希望国际青年们能够以开放的心态了解新时代的中国,为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实主任致辞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书院)国际合作部董青主任说,有计划地培训优秀中青年干部是中共中央党校的主要职责之一,愿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广结世界之友,用团结合作的精神结伴而行,共同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展现青春活力。

董青主任致辞

北京语言大学刘利校长在致辞中说,北京语言大学至今已经为世界上189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22万余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他们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坚定的见证者、支持者和同行者。他对中外青年寄予厚望,希望青年们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社会实践、促进中外互解,共同承担起时代的重任,为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互信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利校长致辞

【议题一:党的二十大与新时代中国发展、奋进中的中国青年与新时代中国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郑寰副教授“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核心特征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总体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新时代中国发展面临着新的战略环境,新时代中国发展面临着新的战略任务,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是坚持自立自强”五个角度出发,带大家解读了中共二十大。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书院)党建部郑寰副教授分享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书院)博士生王蕊在自己的分享中,将青年党员下基层形容为“一场双向奔赴的使命”。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下基层为青年党员提供广阔舞台和人生历练,另一方面青年党员也为基层治理带来有效驱动。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书院)博士生王蕊分享

中联部信息传播局新媒体处干部李春迪分享了对自己的工作实际的所思所感,指出奋进中的青年应该信念坚定、本领过硬、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品格高尚,并且心怀天下。

中联部信息传播局新媒体处干部李春迪分享

随后,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国际青年们围绕嘉宾的分享展开了讨论。来自泰国的阮光雄同学提出了如何解决“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大国博弈”“贸易保护主义”等现象这一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书院)党建部郑寰副教授在作答中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关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议。中国会继续努力来改变世界上有些国家对中国的扭曲的认识与报道,在国际上树立一个理性客观的中国形象,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来自俄罗斯的福拉德结合中国共产党“到基层去”这一实践,提出了当城市遇到危机时,农村中的劳动力是否也可以反哺城市这一命题。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安陆提出国家政府如何调动年轻人去农村工作这一现实问题。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书院)博士生王蕊在作答中以新冠疫情以来政府的协调管理实例为例,如在城市物资短缺、快递堆压等问题出现时,政府对快递员进行调度号召农村中的人来到城市缓解物资调度压力,阐明了政府在面对由疫情引发的一系列的不确定性时在合理安排城乡劳动力资源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关于鼓励年轻人到农村去,王蕊指出党和政府的选拔制度和鼓励机制是更加深层的原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三位嘉宾与北京语言大学国际青年们在问答讨论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对中国的发展建设以及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的积极作用,将本次交流活动推向一个小高潮。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阮光雄参与交流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福拉德参与交流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安陆参与交流

【议题二:文明交流互鉴与新时代中国发展、青年媒体人与开放的新时代中国】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行政书院)文史教研部林雅华副教授在演讲中说,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不同文明在交流对话的基础上彼此融合,由此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行政书院)文史教研部林雅华副教授分享

《中国报道》杂志执行主编徐豪说,如何帮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理解中国,有效地化解、消除对中国的疑虑和误解,十分重要。新闻工作者要做友好交往的传播者、务实合作的推动者、和谐共处的守望者,讲好共促和平、共谋发展的故事。

《中国报道》杂志执行主编徐豪分享

在讨论环节,来自美国的伍淡然围绕中美两国青年如何更好地进行友好交流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中共中央党校(国际行政书院)文史教研部林雅华副教授在作答中提到,不仅是中美青年,世界各国青年都需要对当前的国际局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细微的、具有人情味的民间交往的角度入手去认识世界,通过学术论坛、文化交流活动、社交媒体以及不同的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同的途径,亲身地去感受这个世界。来自斐济的吴静欣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国际青年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一问题。《中国报道》杂志执行主编徐豪回答道,北京语言大学的学生们在北京语言大学能接触最前沿的学科动态,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使自己的在校生活与学习与中国式现代化产生最直接的连接,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感受它、理解它从而进一步借鉴它,为自己将来回国发展提供方法论和思路的支撑。与会嘉宾结合自身经历和思考认识交流了自己的观点、分享了经验,帮助青年们深化对中国发展的认识。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伍淡然参与交流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吴静欣参与交流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倡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此次2022国际青年交流对话会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受到国际青年朋友的热烈欢迎,表示参加交流对话获益良多。

合影留念

(责编:王隽毅 张博阳)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