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记得“思语杯”辩论赛!
辩场上,她掷地有声的抛出:“不可能看见一个老人摔倒,又因为他不领你的情,你就不扶一把吧,这还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的。”还用了个聪明的例子,“你吃了二十个馒头,我只吃了一个鸡蛋,这能说明你摄取的蛋白质比我多吗?”
你可否还记得“初识北语,人文江湖”?
舞台上,她举手投足间,尽显幽默与欢乐。她那夸张自如、甘为绿叶的表演,同样赚足了观众的掌声。
她,就是11新闻系的王蕴懿。
自信的笑容,条理清晰的回答,睿智的头脑,不拘小节的作风,这是蕴懿这个江南姑娘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我们都明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打比赛,可不能马虎。
不知道大家都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漂流瓶?蕴懿说“在准备季军争夺赛时,我们队的观点是IQ更重要,雅瑜学姐还扔了个漂流瓶,征集一下大家的意见,这还是挺有意思的。浏览外国网站、进行模拟比赛,像“一对四”这样,达到知己知彼的效果。但其实也还是有准备并不充分的时候,所以我们在对战留学生队的时候就输掉了。”
尽管会有一些失误,但瑕不掩瑜,“初识北语 人文江湖”的成功演出则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当谈到她的精彩表演时,蕴懿告诉我,她们在这个绚丽的舞台上并不紧张,“因为在台下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在宿舍,在活动室,在操场上,你都会看到我们在练习,而且我们也会请教同学,更主要是搭档很专业,引导着我,而且对自己也很有信心。从台下观众的反应看,主持人在介绍我们的时候,观众就开始欢呼了,而且设计好的搞笑桥段观众都有互动。听到观众的笑声和掌声,我就知道,我们的演出很成功啊,大家表演的都很棒。”蕴懿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
谁都知道这个道理,当你迎着光芒去看一个人的时候,那些光线在扰乱你的双眼。作为大一的学妹,担任辩队的队长,总决赛团体第三;流利的英语口才,做志愿者培训宾馆员工。诸如此类,按理说应该有说不完的心得体会,可是她却只是说,进入大学,她最想做的是读书。
出乎意料的是,蕴懿在生活中并不像舞台上这么活跃开朗,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公开场合和私下不同的人。
私下里,她更善于倾听,非常随意。在公共视野中,她更想去实践“独立勇敢”四个字。
私下里,她爱笑,喜欢和朋友开玩笑;她也喜欢玫瑰,喜欢阳光幽默的男孩子!
说起随意,相信观众们在辩论赛场上都会看王蕴懿一身黑色的正装,但不知道观众是不是也会注意到她脚下的那双帆布鞋?说起这双帆布鞋,蕴懿告诉我,她就是一直穿着这双帆布鞋走到决赛的舞台上的!她说自己平时大大咧咧的,根本穿不惯高跟鞋,"而且这样自在一些"。当问到她在以后的日子里,会不会在以后的重大赛场上穿高跟鞋,她,笑而不语。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这句话说得不错,时间变化,同一个事物在人们眼中也会有不同。
就辩论而言,蕴懿以前竟没有参加过辩论赛,她说自己本来并不喜欢辩论这种形式,不喜欢针锋相对,把问题搞得绝对化。
经过一个多月的认识,她渐渐地喜欢上了辩论,觉得辩论过程美好而又充实,也不再认为辩论只是高雅的吵架形式,而是通过辩论展现自己的思想,也非常具有挑战性。
当迷茫在大学泛滥成灾时,蕴懿也表现出一丝茫然,她也有困惑,究竟新闻这条路是否适合自己?很快,她话锋一转,“大学四年,我就是要好好学英语,多读书,锻炼自己的全球视角,要有自己一套价值判断,不要人云亦云。这也是我来北语的原因。”
反映北语生活,展现出我们现在生活真实的风貌。
踏入北语校门的那一天至今,她,这个睿智的女孩,告诉我,她最大的收获就是越来越多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尽力去追求一种自在而又踏实学术的生活。
有人说,学做一个蜗牛,一点点打开一扇窗,而窗外,是如画的风景……
南方姑娘,北方性子,一种不羁与谦逊的灵魂,在北语的日子里,演绎着精妙绝伦的独舞,漫步在如画风景的小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