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学东渐”黄金时代的开创者和先行者。
他被中华世纪坛的世纪厅列为对中华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仅有的两个外国人之一,中华世纪坛前青铜铸成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镌刻着有关于他的三条记录。
他的名字叫利玛窦。
中华世纪坛前的大事年表上是这样记载的:公元1582年,明神宗万历十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抵中国;公元1601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利玛窦献自鸣钟、坤舆万国全图,准留居北京传教;公元1610年,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利玛窦卒,葬于北京,著有《利玛窦中国札记》。三条记录,大致可以勾勒出利马窦来中国后的大半生轨迹。
清时外国人死后要依惯例移葬澳门。利马窦去世后,明神宗破例亲赐葬地,准其葬于北京。一个萧索的秋日下午,我们走进利马窦墓,希望藉此找寻到这位先贤生前的历史痕迹。
利马窦墓位于今北京市委党校院内,现已成为在华传教士的集体墓地。墓园四周由透花砖墙环绕,园中三座汉白玉石碑并排而立。中间为利马窦墓,墓碑上的字迹“耶稣会士利公之墓”经过时间的冲刷依稀难辨,残存的轮廓有种沧桑的表情。触摸冰凉的碑身,仿佛可以感知到四百年的岁月滔滔而过。东侧为南怀仁墓,西侧为汤若望墓。碑后是1978年决定重新修复的圆拱式长方形砖砌坟墓,原墓已于文革时被毁坏。
相隔不远的另一个墓园则是其他有姓名可考的在华传教士的墓碑集地。绘着雕龙花纹的碑额中心镌有代表天主教会的十字徽记,表明墓主均为虔诚的天主教徒,其中还有三名中国传教士。
自1582年来华始,利马窦向中国介绍了大量涵盖诸多领域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如地理学,天文学,数学,生物学,哲学,逻辑学,西方伦理学,心理学以及美术,音乐等。他为中国绘制的第一幅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令万历皇帝爱不释手,此后中国的世界地图也均沿用此图式。同时利马窦也通过发往欧洲的大量信件和著作《利玛窦中国札记》将中国的真实情况介绍到了欧洲。
利马窦还吸取前人传教的教训,发展了“文化适应”策略,为中西文明的沟通架设了一座桥梁,随即开创了被后世称为“西学东渐”的全方位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历史常常爱跟人们开玩笑,人们的初衷是进入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利马窦来华的主要任务是传播天主教,却有意无意间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驱,不知是否与其初衷一致。而后人隔着时间的玻璃灵柩望回去,总觉得再辉煌的成就里都有一丝无奈。
走出墓园的时候,看到围墙旁边探过来一枚不知名的红色果实,仿佛一个小灯笼,为肃穆苍茫的夜色点染出一抹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