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书法爱好者,也是中国书法的弘扬者、传播者,有很多朋友提出要我书写他喜欢的诗词或名句,要求我写得最多的,就是老子的这句“上善若水”,有时对方不解其深意,会请我来解释。
我先讲一件事,据《光明日报》报道,2015年9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赠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件生日礼物———潘基文亲手用中国书法书写的四个汉字 “上善若水”,这是选自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奥巴马看到这个礼物非常高兴,虽然他不懂中文,但他也喜欢中国的书法艺术。潘基文用英文详细解释了这个名句的丰富文化内涵,奥巴马听后对汉字所蕴藏的信息容量惊叹不已,仅仅四个字,却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哲理。
“上善若水”,用白话说就是“最高尚的善德,如水一般”。水之“善”,可以归纳为水的九大美德,下文逐一述之。
一、水,具有最高尚的善良美德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往往崇拜那些雄伟的高山,认为高大雄伟的崇山峻岭,何其壮观。然而中国古代最有智慧的哲学家老子却崇尚水,他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莫过于水。因为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争,它却往往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低洼沟渠之地,所以水才是最接近于自然的道德标准。因此,我们若想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应效法水的这种“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水的这种甘居低处谦虚退让的品格。
二、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文明之母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假如地球没有水,那么就会像月球一样,没有任何生物,更没有树林、绿草和鲜花,当然也不会有人类。地球上的人类也是逐水而迁,傍水而居。一个地方如果没有水,就会显得死气沉沉;一座山如果没有水,就会失去几分灵气。反之。只要有了泉溪江海,就会显现出蓬勃的生机。
水不仅是一切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文明之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发祥于江河之滨,古巴比伦文明发祥于西亚地区的两河流域(今天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埃及文明发祥于尼罗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祥于恒河流域;而我们的中华文明(也称华夏文明)则发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因此中国人自古至今都称黄河长江为“母亲河”。
三、水是智者的灵魂
水,深含一种智慧和灵性。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几乎妇孺皆知,但智者为何乐水?世人多不能详。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解释说:“智者达于事而周游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也”也就是说,智慧之人为人处世能通达圆润,与水性相似,有深度且流动不滞,有灵活机动的特性,不固守陈贵戒律,能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智者也往往寄意于水深邃沉着之灵性理念,也含有水波般浪漫的情怀。
四、水具有谦虚包容的胸怀
水,源于高山积雪的融化,然后不舍涓涓细流,或循山谷而下,渐成流泉溪水;或绕过原野,或穿过都市,经过百转千回,汇纳百川,形成江河,最终流入大海。从中我们可见水的那种团结包容,涵括并蓄的精神,可知水之虚怀若谷的宽广胸怀,正如清末林则徐所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五、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水广纳百川,然后激流勇进,它以排山倒海之势,勇往直前,遇礁石而绕行,遇悬崖则飞流直下,形成惊天动地的雄壮瀑布。它不畏任何险阻而流奔大海,从中我们看到了水的勇敢和强大。
六、坚韧执着的顽强毅力
水,有着无穷的力量和坚韧执着的顽强毅力。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意思是说,天下最柔弱的没有超过水的,但水能以柔弱的身体攻克最坚强者,它可溶蚀金属,也可击穿顽石,所谓以柔克刚,从中可见水的坚韧和执着。
七、水的勤奋、诚信之德
水之川流不息,不舍昼夜,如行星之“天行健自强不息”,从中可知水之勤奋。水也有信,江河有汛期,海洋有潮汐,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从不违反自然之道,从中可知水的诚信。
八、水的清明、公平之德
雨可驱散天空阴霾,使天空明净无尘;水可冲洗一切污尘浊物,也可洗净人身的污秽,净化人之灵魂,俗语道:“胸有秋水不染尘。”水静则平,水净则明,故有“水平”之语。人们常把水当作公平、廉洁的象征,为官若像水那样公平廉洁,则可杜绝贪官污吏。
九、水的灵动、超然之德
自然界的云、雨、雪、雹、霜、露等,均是水的化身,水的灵魂。水变化无穷,既可蒸发而变为大气升腾九霄,又可化气为云,飞滚于宇宙天空,云又可变为雨雪降落大地,如果说云和雪是水魂的舞蹈,那么雨和雹则是水魂的吟唱。
水,千姿百态,变化多端 ,但它时刻在关照着人间之事,按季节行事。朱熹在《观书有感》诗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成语则有“流水不腐”,这些均说明水之灵动与超然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