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昆明大观楼游记

发布日期:2023-12-21  作者:刘家业 离退休工作处 点击量:

六年前,即2002年的早春二月,我们夫妇和学校几家邻居乘机到昆明观光,报的是昆明(石林)—大理—丽江六日游。旅行社只安排一日在昆明,游览了世博园和翠湖公园,翠湖公园水面上翻飞的海鸥令人印象深刻。昆明人称它们是“红嘴鸥”,热情的游人争先恐后地向他们投食。导游说,自1985年11月始,一群小精灵千里迢迢从西伯利亚飞来,一夜之间春城人从梦中惊醒,翠湖成了他们的童话世界,人们欢迎并善待这群来自远方的来客。从此,每年冬去春来之际,昆明各大公园水面上总会见到它们矫捷的身影,海鸥成为昆明一道特定的景观。

今年四月春暖花开时节,我们夫妇再次来到这座满眼绿草鲜花、阳光灿烂的省城,因是自助游,就有了充裕的时间,我们游览了春城最有名的大观楼。我是学文学的,偏爱古典诗词,对这个景点情有独钟,看到了美景,学到了知识,不虚此行。

大观楼在大观公园里,坐落于滇池水城,依山临海,出城小西门,便见大观河畔,这是一条幽静的法桐林荫道,直通大观公园(俗称)。朋友告诉我,昔日大观楼附近,是碧绿的田野,一直延伸至滇池湖畔。大观河滨,绿野丛中,村庄民居瓦舍,袅袅炊烟缭绕。田野里,农民荷锄耕耘;草海畔,渔民撒网捕鱼,一派风调雨顺的农家景象。如今这里已成昆明市区了。

碧水涟漪的大观楼公园,远眺长堤垂柳,绿树丛中,亭台隐约,烟波浩渺。走进则是回廊曲折,芳草如茵,花团锦簇。凭栏远望,一碧万顷,白帆贴波,渔歌隐约,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进公园不远,濑临水边,三层飞檐金漆彩画的大观楼,极为壮观。大观楼为四方三重檀木结构建筑,琉璃翼角攒尖顶,高18米,占地面积224平方米。大观楼正面临水,底层是巨匾楷书“大观楼”三个字,上层是清咸丰帝题写的“波浪千层”匾,门两边悬挂着清乾隆年间著名诗人孙髯写的长联。大观楼二楼上,悬挂着当年拓下名士陆书堂行草所书的孙髯长联,长联蓝底金字,光彩夺目。三楼上悬挂着一张照片,正是毛泽东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中央工作会议的场景。那时毛泽东借阅梁章钜《楹联丛话》,再次看到大观楼的长联,甚为赞赏,在批语中写道:“从古未有,别创一格。”长联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足以显示长联的价值。郭沫若1961年1月登大观楼亲笔题诗:

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报襟久,雄心溢两间。

游人登上大观楼,凭窗骋目,见到如此山水大观,烟波世界,确实雄心溢满自己的“心间”和浩渺的“空间”。只见游人摩肩接踵,有的站在楼前台阶仰望无际的滇池,有的诵读孙髯所写的180个字的长联,心底激起阵阵波澜。

大观楼名气之大,并不在于大观楼建筑本身,而是楼两侧那幅挥就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自此成了达官贵人邀朋饮宴,文人雅士登临赋诗的好去处,他们题咏虽不无佳句,但大都不外吟风弄月,个人的离情别绪,意义不大。寒士孙髯一扫众人俗唱,写出具有深广社会意义的大观楼长联,惊动一时,不少人为之击节赞赏,被誉为“海内第一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自长联一出,各地游人络绎不绝,冀一登临为快,长联也就誉满全国了。大观楼也如同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蓬莱阁,成为中国名楼。

楼藉文显,文凭楼传。称“中国名楼”不仅要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更要有“千古绝唱”的诗文。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屡废屡兴,皆因千古咏楼之雄文华章不朽。黄鹤楼称江南名楼,始于唐代,使崔颢千古绝唱的《黄鹤楼》一诗问世;范仲淹360余字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名扬天下;而王勃作《滕王阁序》,使滕王阁誉满四海,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山西的鹳雀楼,因王之涣的名诗《登鹳雀楼》再展雄风,成为中国历史名楼;山东的蓬莱阁素称蓬莱仙境,吸引历代骚人墨客登临题咏,又有苏东坡《海市》及石刻楹联,美誉华夏,也成为中国历史名楼。

布衣诗人孙髯180字的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是经过长时间筛选和过滤,不受岁月腐蚀的诗文。只要我们沉下性子,全身心调动自己的感觉和性灵,心中便有了鲜活的体验,亦能获得客观的认识。孙髯所做的长联原文: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长联开头第一句就勾画出滇池辽阔壮观的图景,“奔来”两字把水波浩荡的形态描绘得极为生动。“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表现诗人内心的喜悦,“喜”字用的妙,把内心的感受充分表现出来了。“东骧神骏”四句,由“看”字领起,将优美的历史传说和绚丽的景物描绘有机地融为一体,东金马山,西碧鸡山,北蛇山,南白鹤山,静止的大自然,经诗人妙笔点染就充满了生命力。此情此景不该只是公卿、权贵独享,那些山林中的名士诗人也应来欣赏。“趁蟹屿螺洲”四句,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五彩的图画:那翠柳如少女的鬓发在清风中曼舞,婀娜多姿;那连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翠绿色的小鸟映着云霞,真是美不胜收!“莫辜负”以下四句,递进一层,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四季美景,人们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尽情享受大自然美景。那金秋遍地飘香的稻谷,冬日阳光下的万里平沙,夏之芙蓉,春之杨柳,四季美景,有香有色,令人陶醉!令人称道的是,文中用“看、趁、更、莫辜负”等字词贴切精当,使得全联首尾贯注,一气呵成;写出众多美景,布局严谨且极有层次。

长联下阙,通过有关云南的几件史实,对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进行了批判和否定,预示它必然没落的结局。开头两句即由滇池景物转到评述历史,拓开了对联的意境。“注到”与上联“奔来”相对应,写出历史注入诗人的心扉。“把酒”一句思想深沉,感情浓烈!举杯四望,昔日显赫一世的“英雄”在哪里呢?这里“滚滚英雄”代表史上所有的帝王将相,“想”字领起的汉武帝刘彻,唐中宗李显、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在云南的丰功伟绩,都是用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和痛苦换来的,他们只是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如画栋上的朝云,珠帘前的落雨(王勃语),转瞬即逝,到头来不仅人亡政息,连记载他们“功勋”的碑碣也残破不堪,歪三倒四地躺在烟尘残阳中。先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加强了艺术效果,令人印象深刻。接下去“只赢得”四句,通过四组景物的描写,即深山古庙稀疏的钟声,似明若暗的半江渔火,深秋萧瑟的两行归雁,一梦醒来寒风彻骨,更加突出地渲染了这悲凉的气氛。这凄风冷雨的景象,一层比一层浓厚,真是景生情、情入景。全联到此,戛然而止,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孙髯长联,为大观楼而作,联中以写昆明大观楼前所见滇池的风光为主。但作者不是单纯为了写景,而是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表达他对腐朽的封建王朝的蔑视,预示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命运。作者在结构上独具匠心,以写景为主体,以叙事议论为本意。前者紧扣滇池的景色,波澜壮阔,绚丽多姿,绘声绘色;后者触景生情,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封建王朝,视若苍烟落照里的断碣残碑,雄视千古,蔑视帝王的批判锋芒何等强烈!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愤懑之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联写景入手,由景入情,由现实描写转入历史评述,层层递进,表现主题,将强烈的爱憎感情与写景叙事水乳交融,浑然一体。长联的安排构思也极为巧妙。上下支相同,起句各九字,分别以“五”与“数”始,骡响如锣鼓;承由“披”与“把”引出景中人;转则用“看”与“想”展开境界,笔意纵横,均为真切的感受;合乃用“莫辜负”“只赢得”作结,犹如撞钟,余音绕梁,且首位相通,脉络清晰。

为突出主题,在意境方面,上下支也是截然不同的。上联喜,下联悲;上联色调暖,下联色调冷;上联绚丽多姿,下联凄清昏暗。两种色彩显示两种不同的感情,一正一反,互相对照,更加强化了悲喜的感情色。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今大观楼长联,群推为罕靓之作。有人认为,全联上下两支就是两篇美文,一篇滇池游记,一篇读史笔记,都是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处处有我之境,抒发心中愤懑之情,诵之琅琅上口,络绎不绝,像一连串珠子,气势雄伟。也有人认为,这副长联是两幅巨大的画卷。上支像电影拍景,从眼前景拍到四时不同之景。图文并茂,描绘翔实。空中飞禽、路上走兽、水中骡蟹,五彩斑斓,光彩照人。下卷为历史画卷,在历史的长河里,都有千言说不清的风云变幻的故事,作者用淡淡的、黯黯的水墨,泼洒其间,错落有致。

孙髯在长联中,敢于将所谓的“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者视为粪土,从“康乾盛世”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面临不可挽救的没落,这充分表现了他不同凡响的胆识和可贵的反潮流精神,这也正是长期以来长联被人传诵、诗人受人尊敬的重要原因。

孙髯,字髯翁,号颐庵,生而有髭,故以髯名,陕西三原人,其父以武职宦滇,逆家焉。一生不试,从未做官,晚年在弥勒任教,生活贫困潦倒。生卒年代不详,生年约在康熙二十三年至三十三年(公元1684—1694年)之间,卒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74年)。自幼学诗,博学好古,能诗善画,擅骈体,工诗才,对古典诗词有深透的研究。他根据对联自身的创作规律,大胆吸收古典诗词、骈体散文的优点,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于一体,驰骋想象,纵论古今,给对联创作开拓了新的境界。为表现丰富的社会内容,在体例上突破了五至十一言的陈规,每支竟达九十字,句式长短相见,灵活自如,对仗工整,词藻艳丽,气势磅礴,为对联创作开了新生面。正是这种独创性,使得孙髯的长联在对联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分享到:

下一条:孩子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