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河北“探古观今文化之旅”——汉语速成学院2019年秋秋季学期高班长途语言实践

发布时间:2019-11-19  新闻来源: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心、汉语速成学院 

又是一年秋叶黄。11月13日,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高班(E、F班)同学经由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心迟兰英主任精心策划并亲自带队,带着文化考察任务前往河北省石家庄市,开启了为期三天的文化研习之旅。

“探古观今”第一站是位于井陉县西部的历史文化名村大梁江村。同学们看到隐藏在群山中的这片明清时代的石质建筑群,大为惊叹。导游梁老师是一位难得的饱学之士,他的一言一行都表露出大梁江人很高的文化素养。梁老师从中国风水文化角度介绍村里的建筑布局、从建筑的细部介绍当地人的审美趣味,同学们从这些静默的屋宇中真切感受到中国人善于师法自然、遵从秩序的传统智慧,感受到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髓与普通人生活的浑融。晚上入住以岭健康城,通络养生馆王卫国主任现场教授中医脊柱操和吐纳炼气技法,同学们亲身体验中医的养生之道,进一步领悟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深妙思想。

第二站正定古城内的隆兴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同学们依循作业中中国文物“六个最”的线索一一探密。宋代建筑摩尼殿的抗震功能、倒座观音的闲适坐姿、千手千眼铜铸观音的仰观无极……还有大殿内线条生动的壁画、大殿外矗立千年的古树、字字珠玑的碑刻等,无一不让大家感叹中国古代工匠的睿智与慧心。

同学们满怀了解中国的今天的渴望来到了第三站西柏坡。“国庆”不久同学们曾去展览馆参观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他们看到了新中国从建国初到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巨大变化。大家很想知道,1949年中国人民为什么会选择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产党人当年对中国人民有过什么样的承诺?……从“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大型雕塑一路走来,参观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纪念碑……大家发现问题的答案就写在那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影象中;写在那些黄墙灰瓦、设施简陋的普通民宅中。正如有同学所说西柏坡不是一个简单的战争博物馆,而是一座重要的历史兴亡纪念馆,它清晰地诠释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1948年的5月到1949年的3月,在短短10个月的时间里,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赢得三大战役的胜利,继而赢得在全中国的胜利,离不开成功的土地改革和七届二中全会提倡的提出两个务必精神: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主席把离开西柏坡迎接新中国的日子称为进京赶考的日子,意在激励全党不忘继续奋斗; 2013711日,习近平主席来到西柏坡,再次强调赶考 意在激励共产党人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由此,同学们明白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属于人民的政党,在战争年代他要为人民争取和平、民主;在和平年代,他不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同学们很敬佩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求幸福的“初心”“使命”。

文化考察第三天上午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同学们看到这座桥造型独特:宽阔的大桥彩虹般架在河面上,桥下居然没有桥墩;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用于泻洪的拱形小桥洞。石头桥面上深深的车辙印据说是神仙留下的,可见桥体具有很强的承载能力;桥栏板上的飞龙姿态灵动、极富神韵。下午参观河北博物院,主要参观了中山古国、满城汉墓两个展厅。一件件造型优美、工艺精巧的器物都让人发出由衷的赞叹。从河北博物院收藏的战国时代巧夺天工的文物到隋代建造的实用而美观的赵州桥,到无处不精美的隆兴寺、大梁江村,同学们看到了中国一脉相承的工匠精神,正是这种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本次文化研习活动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心与汉语速成学院携手打造的文化体验模式,该模式将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先进文化与革命文化紧密融为一体,带领学生探古观今,体验中国智慧、中国道路、中国速度。本次文化研习活动收效显著,虽然只有短短三天,同学们考察的文化项目却跨越了中华文明的千年。无论是聚精会神地听导游讲解,还是步履匆匆地为作业上的词语寻找真实的物件,同学们都能从不同时代的历史陈迹中感受到中华文明顽强的生命力、丰沛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包容力。大家表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将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汉语,做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使者。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