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教学质量周】汉语学院召开系列线上示范课专题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0-12-07  新闻来源:汉语国际教育学部汉语学院 

作为学校第二届(2020)教学质量周学院活动之一,汉语国际教育学部汉语学院于11月30日下午两点在教一楼707举行了系列线上示范课专题研讨交流会,线上和线下近30位老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汉语学院本学期线上示范课系列包含了商务汉语、高级汉语综合、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法等四类不同课型、不同专业方向的优秀课程。本次研讨会是对四类示范课经验的集中梳理总结。汉语系主任李建成主持研讨会。院长助理张俊萍首先发言,对四位老师、参与示范课观摩活动的老师以及参与研讨会的各位老师表达了感谢,介绍了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的必要性,并对学院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展望,鼓励老师们再接再厉,不断提高线上汉语教学的质量。

开设线上汉语教学示范课的四位老师分别就课程和授课情况进行了经验分享。冯传强老师介绍了在疫情期间采取的微信群+腾讯会议直播的教学模式,并对线上商务汉语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冯老师也给出了一些用来检查、督促学生学习的小方法。结合示范课录像,冯老师以“不仅……也……尤其……”这个句式教学为例介绍了如何把课程思政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

柯润兰老师结合《高级汉语综合课》提出了对线上教学特点的看法并分享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柯老师认为,线上汉语教学的视觉接受效果远远好于听觉接受效果;非教学环节耗时多,例如网络延时问题的存在;学生的学习状态很难把控,包括时差、居家学习状态的影响等。柯老师建议老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加大视觉呈现比例,弥补听觉接受的不足;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在保证重点教学内容的同时,把词语教学挪到课下,由老师录课上传到北语慕课;细化要求,对预习、上课、作业、重点词语学习的要求都要以文字的形式发给学生,课上点名;课后上传上课的内容录屏,在微信群和同学们沟通、发布资料、答疑。

刘畅老师从古代汉语课的特点切入,认为古代汉语课小众、难度较大,古代汉语课上学生要经过两次语码转换,而且学生们对古代汉语课存在一定的误解,有的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刘老师从线上的教学设计出发,认为北语慕课平台能够满足学生碎片化的学习需求,有一定自主性和公平性;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要注意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的分配,并利用好学习通等平台;直播的过程主要是老师讲评,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答疑。

韩庆玲老师结合给留学生和给中国学生上汉语语法课的不同做了介绍,认为以留学生为对象的语法课教学应该遵循精简多练的原则。“精讲”要求教师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做好把握,对教材内容做好取舍,就是要解决好“讲什么”的问题。在“怎么讲”的问题上,韩老师认为老师不能采取理论灌输的方式,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四位老师的经验分享结束后,参会老师们就直播课和录播课的比例分配、线上教学老师和学生的增负与减负、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及其优劣等方面的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线上线下发言踊跃。

整场研讨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本次研讨活动高效、实用,有利于各类课型教师之间互相借鉴学习、分享经验,加深对线上教学的认识,提高线上教学质量,从而打磨出更具特色更高效的线上汉语教学模式。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