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高级翻译学院2014教学科研报告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4-12-30  新闻来源:高级翻译学院 

  高级翻译学院2014教学科研报告会暨翻译学科发展建设论坛于12月20日在我校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此次会议围绕“翻译教育:翻译能力的阶段化发展特征与教学法研究”展开研讨。外国语学部主任、校长助理张宝钧教授应邀参加会议,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刘和平教授、副院长许明副教授、我院全体教师、外语学部其他院系教师代表和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研讨。

  张宝钧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就高级翻译学院的科研建设和未来发展做了展望。张宝钧教授希望高翻学院能一如既往的发扬“团队作战”的优良传统,完善高翻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水平,并在MTI建设、翻译学科建设、学校多语网站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许明副教授随后总结了高级翻译学院去年一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并展望下一年度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他指出,科研是一种能力,学院教师应该重视科研,并将“科研”作为自己的一个“常态”任务,勤思考、多总结,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开幕式结束后,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刘和平教授围绕近二十年的“中国口译教育”做了主旨发言,王茜博士围绕“MTI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做了补充发言。

  主旨发言后,全体与会教师围绕“以笔译能力阶段化发展为核心的笔译教育”、“翻译能力阶段化发展过程中学生译者应具备的信息素养”、“以口译能力阶段化发展为核心的口译教育”、“翻译学科发展建设与规划”四个分议题分四个不同模块展开研讨。

  在笔译研讨模块,由沈素琴副教授、刘丹副教授、梁爽老师、卢宁老师、姚虹副教授组成的笔译科研小组分别围绕笔译能力的线性发展模式、学生译者初级翻译能力的构成、学生译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学生译者应具备的跨文化能力、学生译者专业知识能力的构成与发展等子环节做了扼要发言。随后,全体教授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就下一步如何深入开展相关研究达成了共识。

  在信息化素养模块,新入职的韩林涛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学习过程,围绕学生译者所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做了主题展示。他的发言和思考为我院2015年开始招生的本地化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口译研讨模块,许明副教授结合自己在研的教育部课题,做了题为“基于同传语料的口译传译单位研究”的主旨发言。他在发言中,展示了自己最新的科研进展,并重点阐释了口译研究所应遵循的方法和步骤。随后,由雷中华老师、许明副教授、任海龙老师和王菲菲老师组成的口译科研小组围绕“基于“口译学习社区”的口译教学模式研究”做了小组发言。许明副教授阐述了口译学习社区的理论基础,雷中华、王菲菲、任海龙三位老师分别围绕口译译前准备、口译交传笔记训练和口译实战模拟做了详细阐述。

  在“翻译学科建设发展”模块,刘和平院长、许明副院长介绍了我校翻译学二级学科及其下设的翻译理论与教学法研究、翻译与跨文化研究、翻译与跨学科研究、翻译技术与本地化四个方向的一些基本情况。与会教师就学科及其各个方向的发展策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通过此次研讨,高级翻译学院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意识,进一步统一了教育教学理念,推动了校级规划课题“翻译能力的阶段化发展及其教学模式研究”的深入进展,为我校翻译学二级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image002

 

image004

 

image006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