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4日晚,人文学院在教四楼105举办了新闻专业考研经验交流会。这是我院“此行有学长,一路芬芳”就业传承系列活动的第二场交流会。本次活动嘉宾有余慧芳(已被北大社会学录取)、侯力琪(已被社科院比较文学录取)、丁昌明(已被北外国际传播方向录取)和谭思宇(已被人大新闻学录取)。
交流会的第一个环节由四位嘉宾介绍考研经验。 首先和大家交流经验的是余慧芳同学和侯力琪同学。针对大三即将考研的同学,侯力琪同学分享了她在考研准备时间安排、复习重点等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侯力琪还和大家分享了她独有的调剂经验。针对到场的大一大二同学,她建议大家多培养读书兴趣,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和兴趣点;并且多和老师进行交流,考研时如果有几个认真辅导的老师将大有裨益。 余慧芳同学则和大家重点分享了关于考研跨专业的复习经验和复试经验。她指出作为本科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应吃透两本社会学专业书籍,并且可进行相关社会调查和撰写相关论文。对于如何准备复试,学姐指出要看老师的最重要论文和书。而侯力琪则补充应最大限度突出自己优势。
在提问环节中,两位同学提及当时自己每天复习14个小时,引起全场阵阵惊叹声。 然后丁昌明同学和大家分享了考研的时间安排、英语复习经验以及考试形式等问题。丁昌明同学从10月份开始复习,每天复习晚上 6,7个小时。公共课的复习放在最后一个月,因为北外的考研只看专业课排名。对于英语的复习,在《环球时报》实习的他天天写两篇英语稿,看七八篇接近两千字的长稿。他建议同学们多看看英语报道,多读多写。他指出研究生考试的笔试分为实践性和知识面两块,复试则根据专业背景问针对性问题。因此大家准备的时候准备可多关注时事,多读传播学专著并学会用理论来解释事件。 最后和大家分享的是谭思宇同学。她谈及了考研复习时间、考试形式以及学姐边考研边准备留学的经历。她从7月开始集中复习,并在此之前看过一两遍书。关于研究生考试,上午的笔试考了专业课和英语。而对于出国留学的准备,她指出英国的学校关注学生在新闻方面经历以及有没有发表相关论文。因此要同学们应注重前三年积累,提前为此进行准备。
在第二个环节中,同学们与台下的嘉宾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向嘉宾咨询了关于新闻考研的种种具体事项以及在专业上遇到的困惑。直到活动结束时,同学们仍积极地请教各位嘉宾。
人文学院职业发展中心旨在通过此次活动,为国际新闻班的同学们提供考研指导,让同学们更好的为以后的考研道路进行规划。本次考研经验交流会完满结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