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外语学科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三个方面。外语学科将以学校提出的“顶天立地”为建设目标,“顶天”就是要站在学科的前沿,“立地”就是要面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外语教学建设基于专业性质与特点
外语作为交际工具,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学部将根据外语专业性质,开展教学建设。具体工作包括:(1)明确外语教学目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2)转变外语教师角色,外语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帮助学生提高外语能力的规划者、陪练者、和监督者。(3)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改课堂导向为任务导向,改填鸭式讲授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改按年级分班为按水平分班,以练为主,精讲多练。(4)调整测试内容与方式,从重语法规则和理论知识向重语言能力进行转变。
尽管外语有着鲜明的工具性特征,但是,在教学建设中,一定要避免把学生培养成只会语言技能的翻译工具。我们使用的教学材料和资料要尽量从思想和文化巨人的经典作品中节选,使我们的学生通过学习语言而得到丰富和美好的文化浸润,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高尚品格情操。除此之外,外国文学课程也要走出专业研究的象牙塔,作为选修课向全校学生开放,使之大众化,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受到文学熏陶。
外语教学建设立足于人才培养
教学建设遵循的原则必须是“以学生为本,因需施教,因材施教。”为落实“因需施教”,学部首先将逐步建立本科生跨专业选修学分课程的机制。调整“一揽子”专业必修课程,开设多样化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社会需要来选择课程,修满学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高级翻译学院等学院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学校学部内资源,如鼓励学生在高级翻译学院选修机辅翻译、经贸翻译、法律翻译、视译等课程,在国际关系学院选择国际组织等相关课程。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不同,具体的课程和学分设计要逐步推进,深入细化。
为落实“因材施教”,针对非英语专业的中国本科生,学部将尝试分项分级教学模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所谓分项分级教学模式,就是在学生入学时通过统一测试,根据分项成绩分配到不同级别的课堂学习,打破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分项教学,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师把同一门课的教学与研究做精、做深,成为专项教学的专家,鼓励教师把教学和科研专向化和一体化,有效解决教学与科研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尽早结束基础外语的学习时间,转入到用外语学习专业的阶段,减少浪费。
外语教学建设瞄向网络化与国际化
目前,应用外语学院已经完成“北语模课”一期工程项目,正在申请“北语模课”二期工程项目,在二至三年时间内逐步更新现有课程的课型、内容和授课形式,用“知识课程大班传授型+技能课小班培训型”的课程替代原有的全小班上课的模式,解放教学生产力,减少教学资源浪费;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以Mooc和Spoc+翻转课堂等形式的课程替代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努力摸索、实验新的英语教育理念与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网络多媒体教学方面,加强和国内外高校的合作,建立课程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在与国外高校教学合作方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和中东学院都有不同模式的合作,目前我们和韩国、日本、葡萄牙语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美国家都有学生交换或派出学习的合作培养项目。这些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同时也获得了异域文化的浸润,开阔了眼界,培养了独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学部将继续开拓国际合作项目,其中,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将在现有合作院校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新的合作办学机会,争取在三年内完成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德国中等企业应用科技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建立教学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去国外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高明乐